肆怒的意思、肆怒的详细解释
肆怒的解释
谓滥发脾气。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不原本於枉直,苟好胜而肆怒者,暴人也。”《辽史·穆宗纪上》:“十二月丁巳,詔大臣曰:‘有罪者,法当刑。朕或肆怒,滥及无辜,卿等切諫,无或面从。’”
词语分解
- 肆的解释 肆 ì 放纵,任意行事:肆口。肆虐。肆意。放肆。肆无忌惮。 尽,极:肆力(尽力)。肆目。肆勤。 陈列,陈设:肆筵。 古代指人处死刑后暴尸示众:肆诸市朝。 店铺:市肆。茶坊酒肆。 “四”的大写。 笔画
- 怒的解释 怒 ù 生气,气愤:怒色。怒视。怒叱。怒骂。恼怒。息怒。 气势盛:怒涛。怒火。心花怒放。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怒族。 谴责:“若不可教而后怒之”。 喜 笔画数:; 部首:心;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肆怒"是一个较为古雅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放纵怒气、毫无顾忌地发泄愤怒。以下从权威词典与文献角度进行解释:
一、词义解析
- "肆"的本义
《说文解字》释"肆"为"极陈也",引申为"放纵""不受拘束"。如《左传·昭公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肆"即指恣意放纵。
- "怒"的本义
《说文解字》:"怒,恚也",指强烈的不满情绪。
- 复合词"肆怒"
二字组合强调放任愤怒情绪,不加节制。例如《汉书·王莽传》中"纵肆忿怒",即近"肆怒"之义,形容暴戾恣睢的状态。
二、古典文献例证
- 《后汉书·窦融传》
"骄纵肆怒,为吏民害。"
此处描述权贵滥用权势、恣意发怒欺压百姓,体现"肆怒"的负面色彩。
- 《宋书·武帝纪》
"凶徒肆怒,毒流黎庶。"
指暴徒肆意发泄愤怒,祸及平民,凸显该词的破坏性。
三、近现代词典释义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明确收录"肆怒"词条,释义为:"恣意发怒,毫无克制。"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释为:"放纵怒气,任性发泄愤懑。"
四、语义关联与使用场景
- 情感强度:区别于一般"生气","肆怒"包含失控性、破坏性,常见于批判暴政、恶行或失控情绪的语境。
- 现代使用:当代汉语中较少独立使用,多被"暴怒""大发雷霆"等替代,但仍见于历史文本分析或文学创作。
参考文献
-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
-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二十四史点校本).
- 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二十四史点校本).
- 沈约.《宋书》(中华书局二十四史点校本).
- 罗竹风 主编.《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2版).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为经典文献名称及出版社版本;现代词典释义参考纸质权威版本。)
网络扩展解释
“肆怒”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sì nù,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如下:
基本释义
“肆怒”指滥发脾气,形容人因情绪失控而毫无节制地宣泄愤怒。
字义分解
- 肆(sì)
- 本义为放纵、任意行事,如“肆无忌惮”“肆意”;
- 也指店铺(如“酒肆”)或数字“四”的大写形式。
- 怒(nù)
- 表示生气、愤恨,如“发怒”“恼怒”;
- 亦可形容气势盛大,如“狂风怒号”“鲜花怒放”。
文献出处与用法
- 古籍引用:
- 晋代葛洪《抱朴子·行品》提到:“不原本于枉直,苟好胜而肆怒者,暴人也。” 指出因争强好胜而滥发怒火的人是暴戾之人。
- 《辽史·穆宗纪上》记载,辽穆宗曾下诏:“朕或肆怒,滥及无辜,卿等切谏。” 体现君王对自身情绪失控的反思。
- 诗词用例:
- 元代张昱《赠孙雷师祈雨有应》:“法师念民食,升坛肆怒嗔。”
- 宋代释德洪诗句:“火风肆怒嗔,万物遭荡焚。” 均以自然现象比拟愤怒的破坏性。
“肆怒”强调情绪失控、不顾后果地发泄愤怒,多用于批评或警示场合。其含义可通过字义拆分(“肆”表放纵,“怒”表愤恨)及古籍、诗词例证进一步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鳌掷鲸吞半亩方塘卞璞哺餟操左券承佃称名胆略打平瞪愕垫刀诋讥多元化而立之年吠厖疯疯颠颠風流調法副食品敷赞高瓦告谢宫营狗奴官府诡言浮说含俱録家宝硷蓬家箦计较锱铢箕倨坎德拉科斗书孔雀东南飞龙虱隆世隆私蛮烟瘴雨没头苍蝇能手俏影全行阙违日君三娥慑北折脖子十九信条説法台四秋酸惨台步汤饭腾声飞实天地根痛悔前非同指万世一时围壍吸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