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丝緡 ”。
“丝緍”是“丝缗”的异体写法,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解释,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指钓丝
源自《诗经·召南·何彼襛矣》:“其钓维何,维丝伊緡。” 这里的“丝緍”指用丝线制成的钓鱼线,后成为钓丝的代称。例如宋代范仲淹《临川羡鱼赋》中“顾丝緡而则不”即用此意。
指婚姻
民间传说中,月老用赤绳(丝绳)系住有缘男女的脚以定姻缘,因此“丝緍”被引申为婚姻的象征。清代和邦额《夜谭随录·孪生》中“既各缔其丝緍”即指缔结婚姻关系。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诗经》原文或清代笔记小说中的用例。
丝緍(sī jìn)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丝”和“緍”两个部分组成。
“丝”字由丝部和一丝旁组成,表示丝绸等纺织品。它是由3画组成,拆分部首为纟(纤维)。笔画顺序为横折钩折钩。
“緍”字由穴部和走之半组成,表示狭窄。它是由13画组成,拆分部首为纟(纤维)。笔画顺序为捺横折钩提折钩弯钩横折钩折钩。
“丝緍”这个词的来源:丝源于蚕丝,代表质地柔软、华丽的纺织品。緍则形容衣物的制作或者穿着狭窄、受限。因此,“丝緍”通常用来形容裁缝细致、精美的服装。
在繁体字中,“丝緍”是以“絲緞”的形式出现,其中的“絲”和“緞”与简体字中的“丝”和“緍”意义相同。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丝”字并没有“纟”部,而是由“糸”和“千”组成。而“緍”字也有另外一种写法,由“管”和“穴”组成。
例句:
1. 这件衣服是由丝緍制作的,质地十分柔软舒适。
2. 他身上穿着一套由丝緍绣花制成的华丽锦袍。
组词:丝绸、丝绸之路、丝绸状、緍衣、緍袍。
近义词:锦缎、锦绣、彩缎、彩绸。
反义词:宽松、散粗、粗布、粗犷。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