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北庭。指北方异族政权。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凯歌上刘恭父》词:“君王自神武,一举朔庭空。”《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然后诸路并进,非特恢復中原有反掌之易,亦可一举而空朔庭也。” 元 吴莱 《严陵应仲章自杭寄书至赋此答之》诗:“乘轩南国鹤,解鏇朔庭雕。”
“朔庭”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两层含义,结合多来源信息解释如下:
指北方寒冷荒凉之地
原指古代北方的庭院或宫殿,因北方气候严寒、草木稀少,引申为形容荒凉、贫瘠的环境。例如:“朔庭空”可理解为北方荒芜之地被平定后的空旷景象。
代指北方异族政权
在历史文献中,“朔庭”常被用来指代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如辽、金、蒙古等)。例如宋代张孝祥《水调歌头》中“一举朔庭空”,即以“朔庭”借指金朝政权。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文献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宋代诗词或《续资治通鉴》相关章节。
《朔庭》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指北方的庭院。它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朔”和“庭”。
“朔”的拆分部首是木字旁,它由5画组成;“庭”的拆分部首是广字旁,它由7画组成。
《朔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诗经·秦风·蒹葭》:“西陆朔方”。在古代,朔指的是北方,庭则表示院子,故朔庭即指北方的庭院。
《朔庭》的繁体字为「朔庭」。
古代对于《朔庭》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常见的写法为「朔庭」。
1. 他的家乡是个位于朔庭地区的小村庄。
2. 在朔庭静谧的背后,隐藏着无尽的繁华。
朔庭国(指北方的山国),朔庭风景(北方的景色)。
北方院落、北庭。
南方院落、南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