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rebuke;scold sb.by enumerating his wrongdoings]
(2) 列举过失进行指责,也泛指指责
今天在老板那儿挨了一顿数落
数落孩子
(3) 不停嘴地列举着说
他数落着一件又一件往事
(1).列举过失加以指责。泛指责备。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三折:“猛见了他面目,事在当初,不合将他千般数落十分怒,料应来命在须臾。”《红楼梦》第六九回:“ 邢夫人 听説,便数落了 凤姐儿 一阵。” 梁斌 《红旗谱》三二:“ 老驴头 坐在炕沿上,把两只手掌抠在怀里,合着眼,闭着嘴,什么也不说,干挨 春兰 数落。”
(2).不住地述说。《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 安太太 ﹞一面哭着,一面数落道:‘我的孩子!你可心疼死大娘子!拿着你这样一个好心人,老天怎么也不可怜可怜你,叫你受这样儿的苦哟!’” 杨朔 《永定河纪行》:“那个好心情的农民数落开了:‘村里要装电灯,装电话,装收音机,;还要修澡堂子,修电影院,修学校。’”
“数落”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hǔ luò(或口语中读shǔ luo),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列举过失进行指责
指通过具体列举某人的错误或缺点来表达责备,常见于批评他人的场景。例如:
“今天在老板那儿挨了一顿数落”“考试没及格,被妈妈数落了一顿”。
不停述说
也可表示连续不断地谈论某事,通常带有抱怨或倾诉的意味。例如:
“他数落着一件又一件往事”“那丫头一边数落着自己的不幸,一边哭”。
如需进一步了解用法,可参考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数落》是一个中文词汇,常用作动词,意为批评、指责、责备他人或给予严厉的批评。这个词来自于汉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数落》共有两个部首组成:数(shù)和 落(luò)。
数(shù)部首由“缶”和“戈”组成,表示与数量有关的事物。
落(luò)部首由“卩”和“草”组成,表示植物的一种。
《数落》的总笔画数为9笔。
《数落》的繁体字写作「數落」。
《数落》的古时汉字写作「數落」或「數落」。
1. 同事们总是数落他的工作态度不端正。
2. 我母亲为了教育我,经常数落我屡教不改的错误。
常见的与《数落》相关的词汇有:
1.数说:指批评、指责他人的言行。
2.数项:指列举数目或项目。
3.落实:指使计划、政策等变成现实。
4.数典忘祖:指忘记祖先传统与根源。
常见的与《数落》意思相近的词汇有:
1.责备:指对他人的错误或过失进行批评和谴责。
2.批评:指对他人的言行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3.指责:指对他人的行为或言语表示严厉的批评。
与《数落》意思相反的词汇是:
表扬:表示对他人的行为或成就给予称赞和肯定。
赞扬:指对他人的行为或成就表示积极评价。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