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蝨建草的意思、蝨建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蝨建草的解释

亦作“虱建草”。能除虮虱的一种草。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虫篇》:“有草生山足湿处,叶如百合,对叶独茎,茎微赤,高一二尺,名虱建草,能去蟣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蝨建草(规范简体写法为虱建草),是菊科植物石胡荽(Centipeda minima (L.) A. Br. & Aschers.)的别称,在中国民间及部分地方草药志中有记载。其名称来源与民间认为其具有驱除或治疗虱子(寄生虫)的作用有关。以下是详细释义:

一、定名溯源

“蝨建草”之名,源于其传统药用功效。“蝨”指人体寄生虫虱子,“建”有驱除、建立健康之意,合指此草能驱虱、治虱患。该名称主要流传于地方性医药文献及民间口头传承中,现代植物学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石胡荽”为正名收录。

二、植物学特征

虱建草为一年生匍匐草本植物,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1. 茎叶形态:茎纤细多分枝,节上易生根;叶片楔形或倒卵状楔形,边缘有稀疏锯齿。
  2. 花序花果:头状花序小,扁球形,单生于叶腋;花杂性,淡黄绿色;瘦果椭圆形,具四棱。
  3. 生境分布:常见于湿润草地、田边、路旁,广泛分布于中国南北各省区,亚洲其他地区及大洋洲也有分布。

三、药用价值与传统应用

虱建草全草入药,性辛、温,归肺、肝经,主要功效包括:

  1. 通鼻窍:为治鼻渊(鼻窦炎)、鼻塞头痛要药,常配伍苍耳子、辛夷等。
  2. 止咳祛痰:用于风寒咳嗽、痰多气喘,尤宜于寒性咳喘证。
  3. 解毒消肿:外敷可治疮痈肿毒、蛇虫咬伤,内服缓解食积腹痛。
  4. 驱虫杀虫:民间煎水洗头或捣汁外涂,用于头虱、体虱的驱除(需遵医嘱使用)。

四、地方别名与文化关联

虱建草因地域和用途差异,尚有鹅不食草(鹅不喜食其味)、地芫荽、球子草等别名。其“驱虱”功能在《生草药性备要》《岭南采药录》等古籍中有零星记载,反映了传统生活智慧中对天然植物的利用。

古籍佐证: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引《经验广集》载:“鹅不食草,又名虱建草,揉塞鼻中,可发嚏去翳;搓衣可辟虱。”

参考资料来源:

  1. 国家植物标本资源库 - 石胡荽条目 http://www.cvh.ac.cn/sp/20595
  2. 《中华本草》第7卷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人民卫生出版社电子版 https://www.ncmi.cn/pharm/species

网络扩展解释

“蝨建草”是一个古代文献中记载的植物名称,其含义和特征可综合解释如下:

  1. 基本词义
    指一种具有去除虮虱(即虱子及其幼虫)功效的草本植物。该词在古籍中亦写作“虱建草”,属于同词异形。

  2. 文献来源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虫篇》记载:“有草生山足湿处,叶如百合,对叶独茎,茎微赤,高一二尺,名虱建草,能去虮虱。”。这段描述提供了植物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及用途。

  3. 形态特征
    根据记载,其叶片类似百合,茎干呈微红色,植株高度约30-60厘米(一至二尺),生长在山脚湿润处。

  4. 用途与价值
    主要作为古代民间驱虫草药使用,可能含有天然驱虫成分,但具体药理作用未见详细记载,现代亦无明确对应的植物学分类信息。

该词属于古代名物词,反映了传统生活智慧,现代应用中需结合文献考证与科学验证。

别人正在浏览...

拜井抃栗遍体鳞伤宾事避世墙东簸扬糠粃赐许点金无术多曾蛾眉班二元制抚集高斋割舍的工官供馈鬼佣归着过防过激论蛊主呵禁横插鸿誓画虎不成反类犬黄水阛市秽身绘真捇拔驾鵞饥德诘论锦缠头矜高经济管理静肃尽敬铃铃香论客媒证南北省破弊浅明千溢鹊衣认色蔏蒌时嫌肃正叹想通啓微芹委仰无始无终无颜落色陷身囹圄锡福恓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