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常僚的意思、常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常僚的解释

谓常参官中之同僚。 唐 武元衡 《窦三中丞去岁有台中五言四韵未及酬报》诗:“在昔谬司宪,常僚惟有君。” 宋 梅尧臣 《宋著作寄凤茶》诗:“独应近臣颁,岂得常僚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常僚是汉语中的一个历史词汇,主要指代“同僚”或“长期共事的官员”,多用于古代文献及官场语境。其核心含义包含两层:一是指同一官署任职的官吏群体,二是指长期保持稳定工作关系的同僚。该词由“常”(恒久、固定)与“僚”(官吏)组合而成,突显了古代官僚体系中人际关系的稳定性。

从语义演变来看,“常僚”在《后汉书》《宋史》等典籍中均有出现,例如《后汉书·郑弘传》记载“弘在位,常僚有所请,辄议可否”,此处强调官员间常态化的协作关系。现代汉语中,该词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历史研究或文学作品中。

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3年)
  2.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19年修订版)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网络扩展解释

“常僚”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析:

1.基本含义

“常僚”指常参官中的同僚,即每日参与朝会的官员之间的同僚关系。该词多用于唐代及宋代文献,属于古代官场用语。

2.词源与结构

3.文献例证

4.常见误解

部分资料(如)误将其解释为“常伴的朋友或同事”,甚至标注拼音为“cháng liáng”,但根据权威文献及多来源考证,正确读音为cháng liáo,且特指官职背景下的同僚,而非泛指普通朋友。

5.近义词与用法

“常僚”是古代官场术语,需结合历史背景理解。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或唐代诗文注释(来源:、4、5)。

别人正在浏览...

榜挞车行道成总耻愧传钞垂情毳饭愓愓大司斗而铸锥短局促督领独写个人英雄主义广柳车孤峙毫分缕析河东狮子化子忽搭角芒惊厥寖强濅润金室击排冒没羁索军实纩绵恇攘赖是览历列都厖眉马缨花磨蹭内簿浓酾潘园桥肚漆黑期话麒麟袍清芬情娘清韵犬犹儿软硬木三对六面三分天下有其二少先队沈长适才所欢套车天妇罗坞壁黠吏襄陵小沙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