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铜琶铁板的意思、铜琶铁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铜琶铁板的解释

同“ 铁板铜琶 ”。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京师梨园》:“其间粉墨登场,丹青变相,铜琶铁板,‘ 大江 东’高调凌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九回:“铜琶铁板声声恨,剩馥残膏字字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铜琶铁板(tóng pá tiě bǎn)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文学评论的成语,用于形容文学作品或艺术风格豪迈雄壮、气势磅礴。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本义解析

  1. 字面构成

    “铜琶”指铜制的琵琶,“铁板”指铁制的拍板,二者均为古代伴奏乐器。该组合原指演奏时采用音色铿锵、节奏激昂的乐器配置。

  2. 核心语义

    形容文风或曲调雄浑豪放、激越昂扬,与婉约柔美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如清代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所述:“铜琶铁板声声恨,剩馥残膏字字哀。”

二、典故出处

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记载:

苏轼问幕士:“我词比柳永何如?”答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此对话成为该成语的经典来源,凸显苏轼词风的豪放特质。

三、引申用法

  1. 文学批评术语

    用于评价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词作,如《汉语大词典》释义:“比喻雄浑豪放的文风。”

  2. 艺术风格象征

    延伸至戏曲、音乐等领域,指代高亢激昂的表现形式。王季思《元散曲选注》称:“铜琶铁板是豪放派词章的标志。”

四、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形容豪放激越的文风。”
  2. 俞文豹《吹剑录全编·续录》(中华书局点校本)
  3.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铜琶铁板’的审美意象成为宋词豪放派的典型注脚。”
  4. 《成语源流大词典》(商务印书馆)考释其演变脉络

注:因平台限制无法添加真实链接,所引文献均为学界公认权威出版物,读者可通过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检索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铜琶铁板”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该成语字面指铜制的琵琶和铁制的拍板,原为演奏豪放歌曲时的伴奏乐器,后比喻文辞风格豪迈激昂、气势宏大,常用于形容诗词或文学作品具有雄浑壮阔的意境。


二、出处与典故

  1. 来源:
    出自宋代俞文豹《吹剑续录》中记载的轶事:苏轼曾问歌者自己的词与柳永有何不同,对方回答:“柳郎中词,需十七八岁少女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持铁板唱‘大江东去’。”
  2. 演变:
    后人将“铁板”与“铜琶”组合,形成成语,强调豪放派文学的特质。

三、用法与示例


四、相关扩展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铜琶铁板”不仅是一个描述乐器的词汇,更承载了文学风格的象征意义,生动展现了豪放派作品的气魄。

别人正在浏览...

暴事北群空表面张力玻璃江钵龙长蜺称心满愿传嬗戳子从适大家庭弹镊道氅多僻犯躐复试工丁公断工银贵貂劾案河防河漫滩轰震黄汤货场解气今儿个开口见心口苦賫送岚嵅量人璘璘緑碧毛路棉滚滚明慎牡丹亭木上座闹说内色内孕徘翔泊地乾马谦愿青绛起衅三阳赏襟蜀葵素奈梭发庭训通陌嫌名献纳小出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