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漆漏壶。古代计时器的一种。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勾女童队》:“彤壶漏箭,随鸡唱以渐移;絳节綵髦,闻凤簫而自举。”
关于“彤壶”的详细解释如下:
“彤壶”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tóng hú,指朱漆漏壶,属于古代计时器的一种。其名称来源于器物表面的红色涂漆(“彤”意为红色,“壶”指漏壶)。
器物功能与形制
漏壶是中国古代利用水流计时的工具,通常由多个铜壶组成,通过水位变化测算时间。而“彤壶”特指表面涂有朱漆的漏壶,可能用于宫廷或重要场合,兼具实用与装饰性。
文学记载
宋代苏轼在《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勾女童队》中写道:“彤壶漏箭,随鸡唱以渐移”,描述了漏箭(计时标尺)随鸡鸣报晓逐渐移动的场景,印证了其计时用途。
其他说法辨析
部分资料(如)提到“彤壶”指红色酒器或比喻女子容貌,但此说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与词语的引申或误用有关。主流权威来源(如汉典)均采用“计时器”释义。
“彤壶”的核心含义为朱漆漏壶,属于古代计时工具。其名称和用途在历史文献中有明确记载,而“酒杯”或“比喻女子”的解释可能存在语境差异或讹传。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苏轼全集》或古代器物研究专著。
彤壶是一个成语,意思指的是美丽、华丽。这个词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容貌或者景物的美丽程度。
彤壶的部首是彡和壶,彡属于三点水部,壶属于土部。彤壶一共有12画。
彤壶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大东》中,当时被用来形容壶的美丽和珍贵。后来,这个词渐渐演变成了形容人和事物的美丽华丽的意思。
彤壶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彤壺」。
在古代,彤壶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例如,在《辞海》修订本中,彤壶的写法是「彤壺」,使用了「彤」字的旧体形态。
1. 她的容貌彤壶无暇,让人不禁为之倾倒。
2. 这幅画作以其彤壶的色彩和华丽的线条,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
彤壶并没有常见的组词搭配。
美丽、华丽、绚丽、秀丽
平凡、普通、朴素、简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