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朱漆。 晋 王廙 《笙赋》:“合松蜡以密际,糅彤丹以发光。”
(2).谓因漆朱而闪耀红光。 南朝 梁简文帝 《南郊颂》:“山池壮丽,阶阁彤丹。”
“彤丹”是一个汉语词语,具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形容红色鲜艳
由“彤”和“丹”两个表红色的字组成,均指深红色。组合后强调色彩鲜明、红得耀眼,常用于描绘自然景物或人工制品(如漆器、建筑)的艳丽色泽。
指代朱漆或红光闪耀
引申为用朱砂制成的红色漆料,或形容因涂漆而呈现红光的状态。例如晋代王廙《笙赋》提到“糅彤丹以发光”,南朝梁简文帝《南郊颂》描述“阶阁彤丹”,均指建筑或器物因朱漆而光彩夺目。
“彤丹”既可描述鲜艳的红色,也可特指朱漆工艺的光泽效果,兼具视觉与象征意义。其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常见于文学描写或传统工艺领域。
《彤丹》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红色、鲜艳的颜色。
彤丹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彡”部,右边是“火”部,共有11画。
彤丹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其中“彤”意为红色,而“丹”意为红色或丹砂。
彤丹的繁体字为“黳纛”,读音与简体相同。
在古代汉字书法中,彤丹曾经有不同的写法,如“彤纛”、“彤旦”等。
1. 彤丹如火的夕阳映照在大海上,美得令人陶醉。
2. 她的嘴唇涂抹着一抹彤丹色,更显她的妩媚。
1. 彤丹素:红白相间,形容颜色艳丽。
2. 彤云:红色的云彩,形容天空美丽壮观。
3. 彤霄:红霞,形容天空晴朗。
赤红、朱红、绯红。
苍白、灰暗、褪色。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