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髫稚 ”。
“髫穉”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古代或文学语境中。其含义需拆解分析:
髫(tiáo):
指古代儿童垂下的短发,特指未束发时的发型。常见于“垂髫”一词,如《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即代指老人与孩童。
穉(zhì):
通“稚”,意为年幼、幼小。例如“稚子”即指幼儿,“稚嫩”形容未成熟的状态。
合义:
“髫穉”组合后,字面指“垂髫的幼童”,引申为年幼的孩子,强调年龄极小且未至束发(古代成童标志)的阶段。该词如今已罕用,多见于古籍或仿古文体中。如需具体例证,可参考《说文解字》等训诂文献或古典文学作品。
《髫穉》是一个汉字词语,原指少年头发齐整、服饰整洁。引申义为形容人年轻,意气风发。
《髫穉》的部首是髟(头发),它一共有17个笔画。
《髫穉》最早来源于《诗经·魏风·汉广》篇,描述了少年时期的形象。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是髫綌。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髫的写法是头发上高髻,下垂散放;穉的写法是五个相连的头发丝,代表整洁的发髻。
1. 他年轻时的髫穉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 她的髫穉形象使她看起来十分精神。
青髫、髫龄、髫年、髫首等。
少年、青春、年轻、青涩。
成熟、老年、衰老、花甲。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