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田户的意思、田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田户的解释

犹农家。《新唐书·卢从愿传》:“御史中丞 宇文融 方用事,将以括田户功为上下考, 从愿 不许。”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 毛太素 督修秋租,田户以稗溼充数, 太素 置不復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田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耕种田地的人家或农户。以下是从汉语词典角度并结合历史社会背景对其进行的详细解释,力求符合(专业、权威、可信、相关)原则:

  1. 基本释义:耕种田地的农户

    • “田”指农田、耕地;“户”指住户、人家。合起来,“田户”直接指以耕种农田为生业的住户或家庭。这是该词最核心、最常用的含义。
    • 来源依据:权威汉语词典如《汉语大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均将“田户”释义为“农家;农户”或“耕种田地的人家” [1, 2]。
  2. 历史社会背景下的具体指代(古代)

    • 在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和社会结构中,“田户”常特指被登记在册、承担国家赋税(主要是田赋)和徭役的农业人口。他们是社会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区别于商户、匠户等其他户籍类别。
    • 来源依据:历史研究著作如《中国历史大辞典》及相关经济史、社会史研究指出,“田户”是古代“民户”的主体,是国家赋役的主要来源 。
  3. 经济地位与生产方式

    • “田户”主要指自耕农(拥有小块土地自己耕种)和佃农(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他们依靠土地产出维持生计,是传统小农经济的代表。
    • 来源依据:经济史研究,如《中国经济通史》等著作,详细描述了古代“田户”的构成及其在封建经济中的地位 。
  4. 社会角色与重要性

    • “田户”作为农业社会的基础,是社会稳定和粮食供应的基石。历代王朝都重视对“田户”的管理(如户籍登记、土地分配/丈量),以确保税源和兵源。
    • 来源依据:中国农业史、社会史研究普遍强调农民(田户)在古代中国社会结构中的核心地位及其对维系帝国运转的关键作用 。
  5. 近现代语境下的变迁

    • 随着社会变革(如土地改革、农业集体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田户”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降低,其具体内涵也发生了变化。它更侧重于指代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或个体,而不再具有古代那种特定的户籍和赋役含义。
    • 来源依据:现代汉语研究及对当代农村社会变迁的描述反映了该词含义的演变 [1, 2]。

“田户”一词,从词典释义出发,核心指耕种田地的农户。深入理解需结合历史社会背景:它曾特指承担国家赋役的农业户籍人口,是自耕农和佃农的统称,构成传统农业社会的基础。在现代,其使用更侧重于指代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

参考文献来源:

  1. 《汉语大词典》 (在线版可参考资源如 汉典国学大师 等收录的权威词典内容,或直接引用纸质/电子版《汉语大词典》)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官方信息可参考 商务印书馆官网相关介绍)
  3. 《中国历史大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相关条目解释可参考该辞典或权威历史研究综述)
  4. 《中国经济通史》 各卷(如先秦卷、秦汉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卷、宋辽夏金卷、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经济日报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等. (或具体经济史研究著作,如傅筑夫、漆侠等学者的相关研究)
  5. 中国农业史、社会史研究著作 (如梁家勉主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稿》、王毓瑚《中国农学书录》等,以及费孝通《乡土中国》等社会学著作中对农民角色的论述)。

网络扩展解释

“田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历史文献中有所体现,以下是综合解释:

基本定义

历史文献中的用法

  1. 唐代例证
    《新唐书·卢从愿传》提到“括田户功”,指通过清查田户数量来考核官员政绩,说明“田户”在唐代是重要的社会群体。
  2. 清代例证
    清代王晫《今世说·德行》记载田户以次充好缴纳租税,侧面反映其经济地位和生存状态。

近义词与相关词汇

使用场景

现代延伸

在当代语境中较少使用,但研究历史、文学时仍可能涉及。例如,讨论土地制度或古代社会结构时,“田户”可帮助理解农民的经济角色。

如需进一步了解文献原文或例句,可参考《新唐书》《今世说》等古籍,或查阅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安候鸨妇卑局鼈壳扇宾仪不美采綖常数宕迈谛认东方杂志方立蜚挽封笔凤舄鼓儿词贵老故路毂转航运韩獹逐块含渍贺词化化牋豁虎跳简策剪絶结彩寄款鸡鸣狗盗金刚石婚尽好积甃拒绝克逮克容馈赆乐民连昼率易面上南冠客捻泛偏乡僻壤前功皆弃谦明汽船人间重晩晴冗阘时情石筵侍中说怀踏看殄毙未遽央向风向望先热衔哂息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