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晋 王献之 爱妾名。《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桃叶歌》 郭茂倩 解题引《古今乐录》:“ 桃叶 , 子敬 妾名…… 子敬 , 献之 字也。” 宋 张敦颐 《六朝事迹·桃叶渡》:“ 桃叶 者, 王献之 爱妾名也;其妹曰 桃根 。”
(2).借指爱妾或所爱恋的女子。 唐 皇甫松 《江上送别》诗:“隔筵 桃叶 泣,吹管杏花飘。” 宋 周邦彦 《三部乐·梅雪》词:“倩谁摘取,寄赠情人 桃叶 。” 清 唐孙华 《贺王冰庵太守纳姬》诗之一:“许迎 桃叶 久逡巡,谁道褰幃事果真。”
(3).指《桃叶歌》。 唐 张登 《上巳泛舟得迟字》诗:“《竹枝》游女曲,《桃叶》渡江词。” 唐 孟郊 《答昼上人止谗作》诗:“俗侣唱《桃叶》,隐仙鸣桂琴。” 宁调元 《柬蜕庵》诗:“曾因姊妹吟《桃叶》,若为芳菲惜《柳枝》。”
(4).指 桃叶渡 。 清 方回 《访张文峙王穆如有感》诗:“卜居 桃叶 邻秋水,贪看梅花破晓烟。”
“桃叶”一词的含义可从文学意象和植物学两个角度详细阐释:
人物指代
诗歌意象
植物特征
药用功效
以上内容综合了诗词典故与中药学释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该词含义。
《桃叶》是表示桃树上的叶子。桃叶这个词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描绘桃花的美丽景象,也常常和春天、新生命等意象联系在一起。
《桃叶》由部首木和部首叶组成,分别是“木”(3画)和“叶”(8画)。
桃叶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籍《诗经》,其中有一篇名为《桃夭》的诗,描述了桃花的美丽。后来,桃叶这个词逐渐被引申为代表春天和新生命的象征。
桃叶的繁体字为「桃葉」。
在古代,写桃叶的汉字有一些变体。比如,可以用「桃」加上「卩」来表示,也可以用「桃」加上「丿」来表示。这些变体主要是因为字形的演变。
1. 春风吹拂,桃叶翻飞,花香袭来,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2. 桃叶婆娑,像是在向人们诉说春天的故事。
桃花、桃树、桃林、桃源、桃香
桃花叶
梅叶(梅树上的叶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