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熏陶感染。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然才有庸儁,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鑠,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譎,文苑波诡者矣。”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刑法》:“夫以圣贤之训,父子兄弟之亲,尚不能使陶染变革,去恶从善。” 宋 叶适 《张令人墓志铭》:“夫人父兄皆儒先生,自幼陶染诗礼间事,絶异於他女。”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二八:“ 孙八 近来受新礼教的陶染,颇知道以‘鞠躬’代‘叩首’,一点也不失礼。”
“陶染”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熏陶感染”,指人在外界环境或他人的长期影响下逐渐形成某种特质或品性。以下是详细解析:
中性/正面语境
多用于描述文化、教育或良好环境对人的积极影响。例如:
“自幼受书香门第的陶染,他养成了博览群书的习惯。”
历史文献中的用例
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序致》中提到:
“颇为凡人所陶染,肆欲轻言,不修边幅。”
此处指被普通人的习气所影响,导致言行失当,强调环境对人的塑造作用。
文学理论中的延伸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提出:
“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
说明人的才情与后天陶染共同作用,形成多样的文学风格。
“陶染”强调长期、无形的感化作用,需结合语境判断其褒贬倾向,但传统用法以中性描述为主。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颜氏家训》《文心雕龙》等典籍原文。
陶染是一个汉字词汇,由两个字组成:陶和染。
陶的部首是阜,总笔画数是11,是一个表示陶土、陶瓷的意思。
染的部首是木,总笔画数是9,是表示染色、沾染的意思。
陶染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指的是利用陶土进行染色的工艺。在陶瓷制作中,陶染是一种特殊的染色技法,通过陶料的染色,使得陶器在色彩上更加鲜艳丰富。
在繁体字中,《陶染》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陶染》这个词的写法并没有太大变化,仍然是用现在的陶和染两个字。
1. 这个陶艺家擅长运用陶染技法,使得他的作品色彩饱满。
2. 陶染的过程需要细心处理,以保证颜色均匀渗透。
3. 这个陶瓷作品采用了独特的陶染工艺,展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陶瓷、陶艺、陶炉、陶泥、陶器、染色、染料、染坊、染匠、染缸
陶彩、陶饰、陶器彩绘
素色、未染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