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depreciation-service-capacity
供应数量折旧法(Supply Quantity Depreciation Method)是一种基于资产实际使用频率或供应量计算折旧的会计方法,其核心逻辑是将资产成本分摊到每个产出单位中。该方法在汉英词典中对应"Units of Production Depreciation",又称"Activity-Based Depreciation"(作业基础折旧法)。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的《IAS 16——不动产、厂房和设备》规定,当资产价值的消耗与其产出数量直接相关时,可采用这种折旧方式。其计算公式为: $$ text{单位折旧额} = frac{text{资产原值} - text{残值}}{text{预计总产量}} $$ 年度折旧费用=单位折旧额×当年实际产量。
该方法特别适用于生产设备、采矿机械等资产折旧计算,例如某印刷机购置成本120万元,残值20万元,预计印刷1亿张纸张,则每张纸的折旧基数为0.01元。若某年实际印刷800万张,则当年折旧费为8万元。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企业资产折旧准则》中指出,该方法能更精准匹配成本与收益,但要求企业具备完整的产量记录系统。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十七条也确认了工作量法的合法性。
关于“供应数量折旧法”,该术语可能属于折旧方法中的“工作量法”或“产量法”的变体表述。以下是详细解释:
根据词典定义,折旧是固定资产价值随使用损耗转移到产品成本中的过程。常见方法包括:
供应数量折旧法的特殊性体现在:
例如:某设备原值120万元,残值20万元,预计总产量50万件,当年生产10万件,则当年折旧额为: $$ frac{120万-20万}{50万} times 10万 = 20万元 $$
注:该术语可能存在地域性表述差异,建议结合具体会计准则确认。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