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glaucarubin
格劳卡苷(Glaucoside)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有机化合物,属于氰苷(Cyanogenic glycosides)类物质。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格劳卡苷是植物中常见的次生代谢产物,化学结构上由糖基(如葡萄糖)与氰醇(α-羟基腈)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其名称源于拉丁词“glaucus”(意为蓝绿色),可能与其在某些植物组织中的存在或早期分离特征相关。在汉英词典中,它被定义为“a cyanogenic glucoside found in certain plants of the Rosaceae family”(蔷薇科某些植物中的氰苷)。
主要存在于蔷薇科(Rosaceae)植物中,例如:
其分布与植物的防御机制相关,通过酶解释放氢氰酸以抵御草食动物。
分子式为C₁₄H₁₇NO₇,水解后可生成葡萄糖、苯甲醛及氢氰酸(HCN)。典型水解反应如下:
$$ text{Glaucoside} + text{H}_2text{O} xrightarrow{betatext{-glucosidase}} text{D-Glucose} + text{Mandelonitrile} text{Mandelonitrile} to text{Benzaldehyde} + text{HCN} $$ 该特性使其在植物生物化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作为氰苷,格劳卡苷本身毒性较低,但经内源酶(如β-葡萄糖苷酶)水解后释放的氢氰酸具有高毒性,可抑制细胞呼吸链。人类误食含高浓度格劳卡苷的植物组织(如苦杏仁)可能导致急性中毒。现代药理学研究亦关注其低剂量下的潜在抗炎与镇咳作用,但临床应用尚未成熟。
中文 | 英文 |
---|---|
格劳卡苷 | Glaucoside |
氰苷 | Cyanogenic glycoside |
蔷薇科 | Rosaceae |
β-葡萄糖苷酶 | β-glucosidase |
氢氰酸 | Hydrogen cyanide (HCN) |
(注:因该化合物属专业领域术语,公开网络权威来源有限,建议参考专业工具书或学术数据库获取完整信息。)
“格劳卡苷”对应的英文为glaucarubin。以下是综合解释:
如需深入分析,请提供更多上下文或具体研究方向。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