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thermobiosis
high temperature
【医】 hyperthermia; hyperthermy
get along; get on; life; livelihood; living; move; subsistence
【计】 livingwage
【医】 animation; biosis; life; living; vita; vitality
高温生活(High-Temperature Living)在汉英词典中通常指人类在极端炎热气候或持续高温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及应对模式,这一概念包含自然环境适应、健康防护、社会资源调配等多个维度。以下从三方面解析其核心含义:
1. 自然环境维度
根据中国气象局定义,高温指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的天气现象。在气候学中,高温生活涉及人体对热浪的生理调节机制,例如通过排汗维持体温平衡(thermoregulation),同时需防范中暑、热射病等急性健康风险。
2. 社会行为模式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高温环境下需调整作息规律,避开11:00-15:00的极端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并强调空调设备、遮阳装置等人工降温手段的必要性。此类行为规范已被纳入多国公共卫生指南。
3. 城市治理体系
参考《国家高温应急响应预案》,现代城市通过建立热浪预警系统、开放避暑中心、调整电网负荷等方式构建高温适应型社会基础设施。这种系统性应对策略体现了高温生活概念从个体生存向公共治理的延伸。
高温生活指在高温环境(通常指日最高气温≥35℃的天气)下的日常生活与工作状态,涉及健康防护、行为调整等方面。以下是详细解释:
气象学上,高温指日最高气温≥35℃的天气。若连续3天超过35℃或单日≥37℃,则称为“高温热浪”,属于灾害性天气。
老年人、孕妇及慢性病患者需特别关注体温变化,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必要时减少户外活动。
如需更详细的高温防护指南,可参考中国气象局或卫生健康部门发布的官方文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