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hot plasma
high temperature
【医】 hyperthermia; hyperthermy
【化】 plasma
高温等离子体(High-Temperature Plasma)是物质在极端高温条件下形成的第四种物态,其特征是原子核与电子完全电离并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根据《物理学评论》对等离子体分类的定义,当气体温度超过$10$K(约100万摄氏度)时,可称为高温等离子体。该状态下的粒子动能极大,足以克服库仑势垒,引发核聚变反应,这也是可控核聚变研究的物理基础。
从产生机制看,高温等离子体主要通过托卡马克装置(如ITER项目)、惯性约束聚变(如美国国家点火装置)或天体物理现象(如太阳日冕)形成。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2024年报告指出,目前实验室环境下已能维持1.5亿摄氏度的高温等离子体达400秒。
在应用层面,高温等离子体技术支撑着:
该领域研究主要由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PPPL)等机构推动,其成果定期发表于《核聚变》(Nuclear Fusion)期刊。
高温等离子体是物质在极端高温条件下形成的完全电离状态,具有以下核心特性:
基本定义与电离特性 高温等离子体中所有粒子(电子、离子)温度极高且趋于一致(通常达$10$K量级),电离度接近100% 。这意味着气体中的原子几乎完全失去电子,形成由自由电子和离子组成的电中性混合体。
热力学平衡状态 与低温等离子体不同,高温等离子体处于完全热力学平衡状态,电子温度($T_e$)与离子温度($T_i$)相等: $$ T_e = T_i = 10 text{ K} $$ 这种特性使其成为核聚变反应的必要条件 。
存在场景
• 天体物理环境:太阳核心(温度约$1.5times10$K)、恒星内部等
• 人工装置: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如ITER)、惯性约束聚变装置
与低温等离子体对比 | 特征| 高温等离子体| 低温等离子体 | |------------|------------------|-------------------| | 温度范围| $10$K以上| $10$~$10$K| | 电离度| 100% | 部分电离(<1%)| | 应用领域| 核聚变研究 | 显示屏、材料处理 |
该物质状态作为固态、液态、气态之外的第四态存在 ,其集体运动行为受电磁场主导 。更多技术细节可参考核聚变研究文献或等离子体物理学专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