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hi-flash solvent; high-flash solvent
高闪点溶剂(High Flash Point Solvent)指在标准测试条件下闪点温度高于93°C(200°F)的有机溶剂。其核心特性为挥发性低、可燃风险小,常用于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工业场景。根据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发布的《危险化学品目录》,闪点是衡量溶剂安全等级的关键指标之一。
从分子结构分析,高闪点溶剂通常含有长链烷基或芳香环结构,例如矿物油精炼产物(如白油)及酯类化合物(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这类物质因分子间作用力强,需更高温度才能释放足够蒸气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物。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D93标准定义的闭杯闪点测试法,是判定溶剂闪点等级的国际通用方法。
在工业应用中,高闪点溶剂主要服务于三大领域:
相较于低闪点溶剂(如丙酮),其安全优势体现在存储运输环节的爆炸风险指数降低约60%(基于欧盟CLP法规分类标准)。但需注意,高闪点特性并不等同于绝对安全,仍需遵守《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的存储规范。
高闪点溶剂是指闪点较高、火灾风险较低的溶剂,其核心定义和特性如下:
闪点是指溶剂在特定测试条件下,其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可发生闪燃(短暂燃烧后熄灭)的最低温度。测试方法分为两种:
根据工业规范,高闪点溶剂的闪点通常≥60℃(闭杯测试法)。例如,油漆中的高闪点涂料便采用这一标准。
常用于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领域,如船舶涂料、工业防腐涂层等需高温施工的场景,避免溶剂快速挥发引发安全隐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