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ADCCP; Advanced Data Communication Control Procedure
【计】 expert
【经】 high class
【计】 data communication; DC
【经】 law of control
高级数据通信控制规程(Advanced Data Communication Control Procedure,ADCCP)是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一种标准化实现方式,主要用于规范计算机网络中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格式、错误检测及流量控制机制。该协议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HDLC(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框架基础上发展而来,并被纳入中国国家标准GB/T 15629.3-2014《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局域网和城域网 特定要求 第3部分》。
其核心功能包括三点:第一,通过帧同步技术实现数据分组的封装与解封装,确保数据在物理链路上的有序传输;第二,采用CRC(循环冗余校验)算法进行错误检测,校验字段长度可达32位;第三,使用滑动窗口机制实现流量控制,防止接收端缓冲区溢出。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X.25分组交换网、金融交易系统等需要高可靠性传输的场景。
国际电信联盟(ITU-T)在X.225建议书中将其定义为面向比特的同步通信协议,支持点对点和多点配置,帧结构包含标志字段、地址字段、控制字段和信息字段。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的ADCCP标准与ISO 8802-2标准存在技术兼容性,均采用相同的帧校验序列(FCS)生成多项式: $$ G(x) = x^{16} + x^{12} + x + 1 $$ 该协议的技术演进可参考IEEE通信期刊2018年发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发展综述》。
高级数据通信控制规程(Advanced Data Communications Control Protocol, ADCCP)是一种面向比特的数据链路层通信协议,主要用于规范数据传输的格式、流程及差错控制。以下从定义、特点、操作方式三方面综合解释:
ADCCP是由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基于IBM的SDLC协议发展而来,属于面向比特的通信控制规程。其核心目标是通过统一帧结构和控制机制,提升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类似的标准还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两者在功能上高度相似,但分属不同标准化体系。
ADCCP定义了三种操作模式:
ADCCP与HDLC均为面向比特的协议,功能高度重叠,但ADCCP是ANSI标准,而HDLC是ISO标准。两者共同取代了早期的面向字符型协议(如Bisync),解决了透明传输和效率问题。
如需进一步了解技术细节,可参考HDLC协议详解(来源:)或ADCCP历史背景(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