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干性卡他性中耳炎英文解释翻译、干性卡他性中耳炎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otitis media sclerotica

分词翻译:

干的英语翻译:

do; work; able; dry; empty; for nothing; main part; trunk; offend; strike
【医】 caudex; scapus; shaft; stem; truncus; trunk

卡他的英语翻译:

【医】 blennophlogisma; catarrh; catarrhus

中耳炎的英语翻译:

tympanitis
【医】 otitis media; tympanitis

专业解析

干性卡他性中耳炎 (Gānxìng Kǎtāxìng Zhōng'ěryán) / Dry Catarrhal Otitis Media

该术语指一种特殊类型的中耳炎,其核心特征在于中耳腔(鼓膜后的含气腔)黏膜发生慢性、非化脓性的炎症反应,且炎症过程中产生的分泌物(渗出液)稀少或粘稠干燥,无明显脓液形成。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定义与核心病理 (Definition & Core Pathology):

    • 干性 (Gānxìng / Dry): 强调炎症过程中缺乏大量稀薄或脓性的分泌物。这与“渗出性中耳炎”或“化脓性中耳炎”形成对比。中耳腔内积液量少或分泌物粘稠、干涸。
    • 卡他性 (Kǎtāxìng / Catarrhal): 源自希腊语“katarrhein”(向下流动),在医学上指黏膜(尤其是呼吸道黏膜)的炎症,伴有粘液分泌增多。在中耳炎语境下,指中耳黏膜的炎症状态,可能伴有粘液产生,但因“干性”特点,分泌物量少或粘稠。
    • 中耳炎 (Zhōng'ěryán / Otitis Media): 即中耳的炎症。炎症反应导致黏膜充血、肿胀、增厚,后期可能因慢性炎症导致黏膜变薄、萎缩甚至纤维化。
  2. 主要症状 (Key Symptoms):

    • 听力下降 (Conductive Hearing Loss): 这是最主要的症状。由于中耳腔内少量粘稠分泌物、增厚或萎缩的黏膜、以及可能伴随的听骨链活动受限或粘连,阻碍了声音从鼓膜向内耳的传导。听力损失程度多为轻度至中度。
    • 耳闷塞感 (Aural Fullness/Pressure): 患者常感觉耳朵像被堵住或塞了棉花一样。
    • 耳鸣 (Tinnitus): 可能出现嗡嗡声、嘶嘶声等耳鸣。
    • 无剧烈耳痛或流脓 (Absence of Severe Pain or Otorrhea): 区别于急性中耳炎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通常没有明显的耳痛或耳道流脓现象。
  3. 病因与诱因 (Causes & Predisposing Factors):

    • 常继发于急性中耳炎未完全治愈,或由反复发作的渗出性中耳炎迁延而来。
    • 咽鼓管功能障碍是核心诱因。咽鼓管负责调节中耳压力、引流分泌物。当其阻塞(如腺样体肥大、鼻窦炎、鼻咽部肿瘤等)或开放异常时,中耳通气引流受阻,导致负压和炎症。
    • 上呼吸道感染、过敏反应等也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
  4. 诊断 (Diagnosis):

    • 耳镜检查 (Otoscopy): 可见鼓膜内陷(光锥变形或消失,锤骨柄后移、短突突出)、鼓膜浑浊、增厚、钙化斑(鼓室硬化),或萎缩变薄。鼓膜活动度通常减低。
    • 听力测试 (Audiometry): 纯音测听显示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声导抗测试(鼓室图)是重要诊断工具,常表现为B型(平坦型,提示中耳积液)或C型(负压型,提示咽鼓管功能障碍)曲线,在“干性”阶段也可能因粘连等因素呈现特殊图形。
    • 颞骨CT (Temporal Bone CT Scan): 在复杂病例或怀疑并发症时,可显示中耳腔软组织影、黏膜增厚、听骨链改变或骨质破坏(虽非典型表现,但需排除)。
  5. 治疗原则 (Treatment Principles):

    • 治疗原发病 (Treat Underlying Causes): 积极治疗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过敏等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的疾病。
    • 改善咽鼓管功能 (Improve Eustachian Tube Function): 可采用药物(如鼻用激素、减充血剂)、咽鼓管吹张(自行或医生操作)、物理治疗等方法。
    • 听力干预 (Hearing Intervention): 对于听力损失影响生活者,可考虑佩戴助听器。
    • 手术治疗 (Surgery): 在保守治疗无效、听力损失明显、或存在粘连等情况时,可能考虑鼓膜切开置管术、鼓室成形术(修复鼓膜和听骨链)等手术,以改善通气、引流和听力。

总结 (Summary): 干性卡他性中耳炎是一种慢性、非化脓性的中耳黏膜炎症,以分泌物稀少粘稠、听力下降、耳闷塞感为主要特征,通常无剧烈疼痛或流脓。其核心病理是咽鼓管功能障碍导致的中耳通气引流障碍和慢性炎症反应。诊断依赖耳镜、听力学检查,治疗需针对病因、改善咽鼓管功能,并在必要时进行听力干预或手术。

来源参考 (Sources):

网络扩展解释

卡他性中耳炎(又称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以咽鼓管功能障碍为核心的非化脓性中耳炎症。关于“干性卡他性中耳炎”这一表述,现有医学资料中并未将其作为独立分类,但结合临床特征和搜索结果,可理解为该病早期或特定阶段的表现,具体分析如下:

一、核心机制与定义

卡他性中耳炎主要由咽鼓管阻塞引起,导致中耳通气及引流障碍,进而引发中耳负压和黏膜渗出()。若未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积液(即“湿性”阶段)。而“干性”可能指尚未形成明显积液的早期阶段,此时主要表现为中耳负压和黏膜充血水肿()。

二、典型症状

  1. 耳闷胀感:因中耳负压导致耳部堵塞感,尤其在感冒后加重()。
  2. 听力下降:传导性听力减退,可能伴随耳鸣()。
  3. 无渗出物:与化脓性中耳炎不同,干性阶段通常无脓液流出()。

三、病因与诱因

四、治疗原则

  1. 改善通气:通过捏鼻鼓气、咽鼓管吹张恢复中耳压力平衡()。
  2. 药物干预:使用减充血剂(如呋麻滴鼻液)、抗生素(控制感染)及抗过敏药物()。
  3. 手术措施:若保守治疗无效,需行鼓膜穿刺或置管术()。

五、注意事项

“干性”并非标准医学术语,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如出现耳痛、发热),需警惕积液形成或继发感染,应及时就医完善耳镜、听力检查()。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