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发射极英文解释翻译、共发射极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common emitter
分词翻译:
共的英语翻译:
altogether; common; general; share; together
【医】 sym-; syn-
发射极的英语翻译:
【计】 emitter
【化】 emitter
专业解析
共发射极(Common Emitter)是双极结型晶体管(BJT)电路的一种基本配置方式。在这种配置中,晶体管的发射极(Emitter) 作为输入回路和输出回路的公共端(Common Terminal),故得名“共发射极”。
其详细含义及特性如下:
-
基本结构
- 输入信号:通常加在晶体管的基极(Base) 和发射极(Emitter) 之间。
- 输出信号:通常从晶体管的集电极(Collector) 和发射极(Emitter) 之间取出。
- 公共端:发射极(Emitter) 是输入和输出回路共享的电极。
-
工作特性
- 电压增益高: 共发射极电路能提供显著的电压放大倍数(Av),是三种基本组态(共射、共基、共集)中电压增益最高的一种。电压增益通常在几十到几百倍之间。
- 电流增益高: 它也具有较高的电流放大倍数(β,即hFE),电流增益通常在几十到几百倍。
- 功率增益高: 由于电压增益和电流增益都较高,其功率增益(电压增益 × 电流增益)在三种组态中也是最高的。
- 输入输出阻抗:
- 输入阻抗:中等(比共基组态高,比共集组态低),通常在几百欧姆到几千欧姆量级。
- 输出阻抗:中等偏高(比共集组态高,比共基组态低),通常在几千欧姆到几十千欧姆量级。
- 相位关系: 共发射极电路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其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存在180°的相位差。即当输入电压增加时,输出电压会减小,反之亦然。这是因为基极电流增加导致集电极电流增加,在集电极电阻上的压降增大,从而使集电极对地的输出电压降低。
-
典型应用
- 由于其高电压增益、高电流增益和高功率增益的特性,共发射极电路是最常用的晶体管放大电路组态。
- 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压放大器、音频放大器的前置级和中间级、射频放大器以及开关电路中。
汉英对照关键术语:
- 共发射极:Common Emitter (CE)
- 晶体管:Transistor (BJT - 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
- 基极:Base (B)
- 发射极:Emitter (E)
- 集电极:Collector (C)
- 电压增益:Voltage Gain (Av)
- 电流增益:Current Gain (β, hFE)
- 功率增益:Power Gain (Ap)
- 输入阻抗:Input Impedance (Zin)
- 输出阻抗:Output Impedance (Zout)
- 相位差:Phase Difference (180°)
参考来源: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材(如童诗白、华成英著《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 电子学经典著作(如Paul Horowitz, Winfield Hill 《The Art of Electronics》)
- 电子工程师常用参考网站(如All About Circuits, Electronics Tutorials)
网络扩展解释
共发射极是晶体管放大电路的一种基本配置,其核心特征是发射极作为输入和输出信号的公共参考端。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结构特点
-
公共端定义
在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中,三极管的发射极同时连接输入回路(基极-发射极)和输出回路(集电极-发射极),成为两者的公共端。
-
信号路径
- 输入信号:从基极与发射极之间输入。
- 输出信号:从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取出。
二、主要特性
-
相位关系
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相位相反(反相)。
-
放大能力
- 电压放大:具有较高的电压增益,适用于电压放大场景。
- 电流放大:同时具备电流放大作用,整体功率增益为三种基本配置(共射、共集、共基)中最高。
-
输入/输出阻抗
输入阻抗中等,输出阻抗较高,需通过阻抗匹配优化信号传输效率。
三、应用场景
-
通用放大
广泛用于低频电压放大电路,如音频放大器前级。
-
功率放大
因功率增益高,也适用于小功率放大电路。
四、与其他配置对比
配置类型 |
输入极 |
输出极 |
典型特性 |
共发射极 |
基极 |
集电极 |
高电压/功率增益,反相 |
共集电极 |
基极 |
发射极 |
高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 |
共基极 |
发射极 |
集电极 |
高频特性好,低输入阻抗 |
共发射极电路通过共用发射极实现信号的反相放大,兼具电压和电流放大能力,是电子电路设计中应用最广泛的三极管配置之一。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