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粘蛋白英文解释翻译、副粘蛋白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paramucin
分词翻译:
副的英语翻译:
assistant; auxiliary; deputy; fit; subsidiary
【医】 para-
粘蛋白的英语翻译:
【化】 mucin; mucoprotein
【医】 mucin
专业解析
副粘蛋白(Paramǔi Dànbái)是病毒学领域的重要术语,其英文对应词为Paramyxovirus Nucleoprotein (NP)。该蛋白是副粘病毒科(Paramyxoviridae)病毒颗粒的核心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在病毒生命周期中扮演关键角色。
一、核心定义与功能
-
结构组成
副粘蛋白是副粘病毒核衣壳(nucleocapsid)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与病毒RNA基因组紧密结合,形成螺旋对称的核糖核蛋白复合体(RNP),为病毒遗传物质提供保护性支架 。
-
RNA结合与复制
作为RNA结合蛋白,副粘蛋白通过其高度保守的结构域特异性识别病毒基因组RNA,包裹RNA形成稳定的复合物。此结构是病毒RNA依赖的RNA聚合酶(L蛋白)进行转录和复制的必需平台 。
-
免疫调控作用
研究表明,副粘蛋白可干扰宿主细胞干扰素信号通路,例如抑制RIG-I介导的先天免疫反应,帮助病毒逃避宿主免疫清除 。
二、典型病毒中的实例
副粘蛋白广泛存在于副粘病毒科成员中,包括:
- 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NP蛋白占病毒蛋白总量的40%,是核衣壳组装的核心
- 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P蛋白与病毒毒力直接相关
-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NP蛋白参与病毒包涵体形成
三、研究意义与应用
副粘蛋白因其高度保守性成为病毒检测的理想靶标,其抗体常用于ELISA诊断。此外,基于NP蛋白的疫苗设计(如病毒样颗粒疫苗)是当前抗病毒研究的热点方向 。
权威参考文献来源
- Fields Virology (6th Edition),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Chapter 40 "Paramyxoviridae"
- Journal of Virology: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Paramyxovirus Nucleoproteins" (DOI: 10.1128/JVI.00723-20)
-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Immune Evasion Strategies of Paramyxoviruses" (DOI: 10.1038/s41579-021-00606-8)
网络扩展解释
“副粘蛋白”是副粘病毒科(Paramyxoviridae)病毒中一种关键的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简称F蛋白),其功能与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过程密切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与结构
- 副粘蛋白特指副粘病毒F蛋白中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域,例如七肽重复序列(HRHR2)。这类蛋白通过介导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的融合,帮助病毒遗传物质进入细胞。
- 结构特点:F蛋白通常包含两个七肽重复区(HR1和HR2),通过形成“六螺旋束”结构驱动膜融合。研究通过基因定点突变技术,发现HRHR2的序列对融合活性至关重要。
2.生物学功能
- 膜融合作用:副粘蛋白在病毒入侵时被激活,促使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这一过程需要F蛋白被宿主蛋白酶切割为F1和F2两个亚基,从而暴露融合肽。
- 特异性识别:不同副粘病毒(如新城疫病毒NDV、人副流感病毒hPIV)的F蛋白结构差异可能导致宿主范围或致病性的不同。
3.研究意义与应用
- 抗病毒药物开发:针对F蛋白的融合抑制肽(如靶向HR区域的药物)可阻断病毒入侵,是潜在的治疗策略。
- 疫苗设计:通过改造F蛋白的特定区域(如HRHR2),可能减弱病毒毒性,用于减毒活疫苗研发。
4.相关病毒举例
- 新城疫病毒(NDV):禽类高致病性病毒,其F蛋白裂解位点序列是毒力关键标志。
- 人副流感病毒(hPIV):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F蛋白是主要抗原之一。
总结来看,副粘蛋白是副粘病毒科病原体的核心功能蛋白,其结构特征与功能机制的研究为理解病毒感染及开发干预手段提供了重要基础。如需进一步了解实验方法(如基因定点突变技术),可参考来源网页的完整内容。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