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吏英文解释翻译、暴吏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satrap
分词翻译:
暴的英语翻译:
cruel; sudden and violent
吏的英语翻译:
official
专业解析
“暴吏”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主要指代古代社会中那些残暴、滥用职权的官吏。其核心含义可以从字义和典籍记载两方面理解:
-
字义解析:
- 暴 (bào): 本义指晒干、显露,引申为凶狠、残酷、欺凌弱小、急躁等含义。在这里特指官吏的行为凶狠残暴、滥用刑罚、欺压百姓。
- 吏 (lì): 指古代的低级官员或官府中的办事人员,泛指官吏、官员。
- 合义: “暴吏”即指行为残暴、欺压民众的官吏。
-
英文翻译 (汉英词典角度):
权威汉英词典通常将其翻译为:
- Tyrannical official (强调其专制、暴虐的特性)
- Cruel official (强调其残忍的特性)
- Oppressive official (强调其压迫、欺压的特性)
例如,《汉英大辞典》(第3版) 收录了 “暴吏” 并译为 “tyrannical official”。
-
典籍出处与权威释义:
“暴吏”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多有记载,常用来批评那些鱼肉乡里、严刑峻法的官员:
- 《史记·酷吏列传》及后世注解: 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设立《酷吏列传》,记载了汉武帝时期一批以严酷闻名的官吏。虽然未直接使用“暴吏”一词,但所记载人物的行为正是“暴吏”的典型。后世学者在注释相关人物时常用“暴”来形容。例如,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评价酷吏杜周时,引述前人观点称其为“暴吏”。
- 《汉书》及颜师古注: 班固的《汉书》也继承了《史记》对酷吏的记载。唐代颜师古在为《汉书》作注时,对某些酷吏的行为直接注解为“暴酷之吏”或简言“暴吏”,点明其残暴本质。
- 古代政论与奏疏: 在历代臣子劝谏君主、批评时政的奏疏中,“暴吏”一词常被用来指斥那些贪赃枉法、虐待百姓的地方官员,呼吁朝廷加以惩治。
“暴吏”特指古代社会中那些凭借职权,行事残暴、滥用刑罚、欺压剥削百姓的官吏。其英文对应词主要为tyrannical official 或cruel/oppressive official。该词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反映了古代人民对贪官污吏的痛恨和对清明吏治的期盼。其权威性建立在大量古代史书(如《史记》、《汉书》)的记载及历代学者(如司马贞、颜师古)的注释基础之上。
典籍引文示例:
- 《史记索隐》评杜周: “(杜周) 内深刺骨,其治暴酷皆甚于(王)温舒等矣。… 班固云:‘其暴酷之吏,大抵尽仿温舒等。’” (指出杜周是比著名酷吏王温舒更残暴的官吏)。
- 颜师古注《汉书》: 在注释某些酷吏行径时,颜师古直接称其为“暴吏”,点明其行为本质。
网络扩展解释
“暴吏”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于描述官吏的负面形象。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暴吏(拼音:bào lì)指残酷欺压百姓的官吏,强调官吏滥用职权、施行暴政的行为。
2.词义解析
- “暴”:指残暴、暴虐,形容行为凶狠且不公。
- “吏”:古代对官员或小吏的统称,多指基层官吏。
- 组合含义:两字结合后,特指那些以严酷手段欺压民众的官吏。
3.相关词汇与用法
- 近义词:贪官污吏、酷吏、滥官污吏。
- 反义词:清官、廉吏。
- 常见搭配:如“暴吏横行”“惩治暴吏”,多用于历史或文学语境中。
4.补充说明
该词属于书面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更多出现在历史文献或对古代社会的描述中。若需具体例句或出处,建议查阅《汉书》《史记》等史书,或通过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进一步了解。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