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blocked level access
【计】 partitioning; unblocking
class; grade; level; o-level; rank; stage; step
【医】 grade
【经】 access
分块级存取(Block-Level Access)是计算机存储技术中的核心概念,指系统以固定大小的数据块为基本单位进行读写操作的机制。该术语在汉英词典中对应"block-level access",常见于存储设备管理、数据库优化及分布式系统设计领域。
从技术实现角度,分块级存取通常以512字节或4KB为基本单位(根据存储介质规格而定),其物理寻址机制直接作用于磁盘扇区或固态存储单元。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在存储标准中强调,该模式能够绕过文件系统抽象层,实现更高效的底层数据操作。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存储规范文件指出,分块级存取相较于文件级存取(File-Level Access)具备两大优势:1) 减少元数据开销,提升大文件传输效率;2) 支持细粒度数据恢复,在灾难恢复场景中显著降低RTO(恢复时间目标)。微软Azure技术文档显示,现代云存储服务普遍采用分块级协议(如iSCSI)构建存储区域网络。
在实践应用中,该技术常见于数据库管理系统(如Oracle ASM)、虚拟化平台(VMware vSAN)以及块存储服务(AWS EBS)。IBM存储白皮书特别指出,分块级存取配合RAID技术可实现99.999%的存储可用性,成为企业级存储架构的基础要素。
“分块级存取”是一个计算机领域的专业术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定义
该术语指将数据按固定大小的块(block)为单位进行存储和访问的机制,英文对应“blocked level access”()。这种机制常用于优化存储效率或管理不同层级的数据访问。
核心概念拆分
典型应用场景
需注意,该术语的具体实现可能因系统设计而异,建议在实际技术文档中结合上下文确认其详细机制。若需深入理解,可参考计算机组成原理或存储系统相关的专业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