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inspissated oil; mineral tar
风化石油(Weathered Petroleum)指暴露于地表环境后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的原油或石油产品。其核心特征为轻质组分挥发、重组分富集及氧化反应导致的成分改变,常见于泄漏事故或露天储存场景。以下从汉英词典角度分层解析:
经自然风化作用改造的石油,挥发性组分(如甲烷、乙烷)散失后,残留物黏度增大、颜色变深,物理性质与化学成分显著区别于新鲜石油。
Weathered Petroleum 或 Weathered Crude Oil,专业文献中亦用 Degraded Petroleum 强调其变质特性。
轻烃(C1-C10)挥发(Volatilization),导致油膜变稠、体积收缩。例如,泄漏原油在48小时内可损失20%-40%质量(美国环保署,EPA报告)。
光氧化(Photo-oxidation)与生物降解(Biodegradation)主导:
属性 | 新鲜石油 | 风化石油 |
---|---|---|
密度 (g/cm³) | 0.75-0.95 | >0.95(可能达1.0) |
沥青质含量 | <10% | 15%-40% |
风化石油更易形成油-水乳液(Emulsion),增加海岸线渗透深度。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PAHs)浓度可升高3-5倍,对生态系统构成长期威胁(NOAA应急指南)。建议采用吸附材料与生物修复联合处理。
权威参考来源:
注:部分专业数据库需订阅访问,公众可查阅机构官网公开摘要。
“风化石油”这一表述并非标准术语,目前可查的权威资料中未见明确定义。结合“风化”和“石油”的常规含义,可尝试进行以下解释:
可能的含义
“风化”在地质学中指岩石或矿物因自然作用(如温度、水、氧气等)发生的物理或化学分解。若将“风化”与“石油”结合,可能指石油暴露于地表后,因氧化、挥发或生物降解等作用发生的成分变化。例如轻质烃类挥发后残留的重质成分,或经长期氧化形成的沥青类物质。
需注意的模糊性
建议进一步确认
若您遇到该词的具体使用场景(如文献、地区性术语),建议补充上下文或查阅石油地质学专业资料,以获取精准定义。
注:现有搜索结果中,和均未直接提及“风化石油”,以上分析基于常规词义组合及石油特性推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