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Corynebacterium sepedonicum
腐烂棒状杆菌(英文:Putrefactive bacillus,学名:Clostridium putrefacien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产孢子的厌氧细菌,属于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该微生物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及有机质腐败环境中,其名称来源于拉丁语“putrefacere”(意为“使腐烂”),反映了其在有机物分解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从微生物学分类看,该菌具有典型的杆状形态(长度约2-5μm,直径0.5-1μm),在缺氧条件下可通过发酵代谢分解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产生硫化氢、氨气等具有腐臭气味的副产物。其孢子结构耐高温和干燥环境,使其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具有持久存活力。根据《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该菌与肉毒杆菌(Clostridium botulinum)同属梭菌属,但毒力较低,主要参与有机质的生物降解过程。
在医学和工业领域,腐烂棒状杆菌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其分泌的蛋白酶被用于生物燃料生产中的木质纤维素降解,而在食品工业中,该菌的存在可能引发罐头食品的腐败变质。需注意的是,尽管其致病性较弱,但在免疫功能低下个体中仍可能引发机会性感染。
参考来源
关于“腐烂棒状杆菌”这一名称,目前提供的搜索结果中未明确提及该具体菌种。但结合棒状杆菌属的普遍特性及名称中的“腐烂”含义,可进行以下推测性解释:
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为革兰氏阳性杆菌,菌体形态呈棒状膨大,排列不规则,常见栅栏状或V形排列。其细胞壁含阿拉伯糖和半乳糖,DNA中G+C含量为52-68%。
目前缺乏“腐烂棒状杆菌”的权威分类信息,可能为以下情况:
建议:如需准确信息,请提供菌株学名(拉丁名)或相关上下文,以便进一步核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