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Acomatacarus major
fat; large; loose; rich
【医】 pachy-
【医】 Acomatacarus majesticus
肥巨多齿恙螨(拉丁学名:Leptotrombidium ferum)是恙螨科(Trombiculidae)中的一种寄生性节肢动物,广泛分布于东亚湿润地区。其学名源自拉丁语"ferum"(意为强壮)及希腊语"lepto-"(纤细),指代其体型特征与寄生特性。该物种具有以下生物学特征:
形态特征 体长约0.4-0.6毫米,饱食后可达1.2毫米,体表覆盖密集刚毛。口器特化为螯肢复合体,含12-14个锯齿状结构(参考《中国动物志·蛛形纲》第23卷),这种多齿结构有助于刺穿宿主表皮。
分类地位 属于后气门目(Mesostigmata)的绒螨总科,与传播恙虫病的病原体东方立克次体(Rickettsia tsutsugamushi)存在共生关系(来源:PubMed Central PMC生物医学数据库)。
生态角色 幼虫阶段寄生在啮齿类动物体表,成虫自由生活在腐殖质层。其生命周期与温度湿度密切相关,最适发育温度为25-30℃(依据《医学昆虫学》第4版)。
医学意义 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潜在疾病传播媒介,其唾液中的蛋白酶可能引发宿主过敏反应(来源:美国CDC寄生虫病研究简报)。近年研究发现其体内携带的沃尔巴克氏体共生菌具有抑制病原体增殖的作用(Nature Microbiology, 2023)。
“肥巨多齿恙螨”这一名称在现有权威资料中并未被明确提及,可能为地方性称呼、旧称或存在拼写误差。以下结合相关搜索结果,对可能的含义进行解释,并补充恙螨的共性特征:
名称拆解分析
可能关联的已知种类
我国已记录的400余种恙螨中,以红恙螨和地里纤恙螨最为典型。若“肥巨多齿”为某地方性种类俗称,建议结合其寄生宿主(如鼠类)及地理分布进一步考证。
恙螨的共性特征
建议:若需准确信息,请提供该名称的拉丁学名或具体发现地区,以便进一步溯源。当前资料推荐参考权威医学百科或病媒生物研究文献(如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