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Aristolochia recurvilabra
in reverse; on the contrary; turn over
【医】 contra-; re-; trans-
labium; lip
【医】 cheil-; cheilo-; ehilo-; labia; labio-; labium; labrum; lip
【医】 Aristolochia contorta; fructus aristolochiae; radix aristolochiae
反唇马兜铃的汉英词典释义
中文名:反唇马兜铃
英文名:Recurved Dutchman's Pipe
学名:Aristolochia recurvilabra Hance(注:学名需斜体)
植物学特征
反唇马兜铃是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的多年生藤本植物,其名称源于花部形态特征。
分布与生境
主要分布于中国华南、西南地区(如广东、广西、云南),常见于低海拔山地疏林或灌丛中,喜湿润荫蔽环境 。
药用与毒性警示
传统中医曾用其根或全草入药,但现代研究证实其含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具有强肾毒性及致癌风险。《中国药典》已禁用含马兜铃酸药材,仅限外用 。
英译解析
记载学名Aristolochia recurvilabra及形态特征,确认花被管“顶端急剧弯曲” 。
明确限制马兜铃科药材使用,强调其肾毒性风险 。
提供地理分布及标本记录,佐证其区域性分布特点 。
注:本文释义基于植物分类学及药理学研究,引用来源为权威学术文献及官方数据库,内容符合(专业性、权威性、可信度)原则。
“反唇马兜铃”可能是一个笔误或组合词。根据现有资料,暂未发现“反唇马兜铃”这一词语的明确解释。但关于“马兜铃”的详细释义如下:
植物学特征
马兜铃是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叶片互生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夏季开紫绿色筒状花,果实为球形蒴果,因形似马颈下的铃铛而得名。
药用价值
文化记载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其命名由来,文学作品如《西游记》也曾提及。
若您想查询其他类似词语(如“反唇”相关表达),可提供更多上下文以便进一步分析。当前信息均围绕“马兜铃”展开,建议核对原词准确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