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常散射英文解释翻译、反常散射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anomalous scattering
分词翻译:
反常的英语翻译:
abnormality; deregulation
【化】 abnormality
【医】 abnormality; abnormity; acatastasia; anomalo-; anomaly
散射的英语翻译:
scatter; scattering
【计】 scattering
【化】 scatter; scattering
【医】 radiation scattered; scatter; scattering
专业解析
反常散射(Anomalous Scattering),在X射线晶体学领域是一个关键概念,指当入射X射线的波长接近被照射原子的吸收边时,该原子对X射线的散射因子(尤其是其虚部)会发生显著变化的现象。这种变化打破了正常散射条件下散射因子为实数的假设,提供了额外的相位信息。
详细解释:
-
物理机制与核心特征:
- 光电效应主导: 当X射线光子能量接近原子内层电子(如K层、L层)的束缚能(即吸收边)时,发生光电效应的概率急剧增加。这导致原子对X射线的吸收显著增强。
- 散射因子变化: 原子对X射线的散射能力由原子散射因子
$f$
描述。在远离吸收边的波长(正常散射),$f$
是一个与波长相关的实数,仅表示电子云对X射线的弹性散射能力。然而,在吸收边附近:
- 实部偏移 (Dispersion Correction,
$f'$
): 散射因子的实部 $f$
会偏离其正常值 $f_0$
,即 $f = f_0 + f'$
。$f'$
通常为负值。
- 虚部产生 (Absorption Correction,
$f''$
): 由于吸收增强,散射因子会出现一个虚部 $f''$
,它与光电吸收截面直接相关。
- 相位移动: 虚部
$f''$
的存在意味着散射波相对于入射波发生了相位移动(通常滞后约90度),这是反常散射提供相位信息的物理基础。此时散射因子表示为复数: $f = f_0 + f' + if''$
。
$$
f = f_0 + f' + if''
$$
-
核心价值与应用:
- 解决相位问题: 这是反常散射最重要的应用。在X射线晶体学中,衍射实验直接测量的是结构因子的振幅
$|F|$
,但丢失了其相位 $phi$
(即 $F = |F|e^{iphi}$
)。利用特定原子(通常是重原子,如Se, Hg, Pt等)在不同波长(尤其是其吸收边两侧)下散射因子 $f'$
和 $f''$
的显著差异:
- 多波长反常衍射 (MAD): 在原子吸收边附近精确选择几个不同波长的X射线(例如,在吸收峰、吸收边前肩、吸收边后肩处)收集同一晶体的多套衍射数据。由于反常散射原子在不同波长下的散射贡献不同,导致含该原子的结构因子
$F$
发生变化,结合复杂的数学分析(如相位概率法),可以求解出相位信息。
- 单波长反常衍射 (SAD): 在原子吸收边处选择一个波长收集单套衍射数据。利用虚部
$f''$
提供的相位信息(结合帕特森函数或直接法),也可以求解相位,尤其适用于含较强反常散射原子的结构(如硒代甲硫氨酸标记的蛋白质)。
- 元素分辨与定位: 利用不同元素具有不同的吸收边,通过选择特定波长,可以增强或减弱特定元素(如金属离子、硒原子)在衍射数据中的贡献,从而精确定位这些原子在结构中的位置,并区分元素种类(例如区分Zn和Fe)。
汉英词典视角释义:
- 中文术语: 反常散射 (Fǎncháng Sǎnshè)
- 英文术语: Anomalous Scattering (AS) / Anomalous Dispersion (AD)
- 核心释义: 指当X射线波长接近被照射原子的特定吸收边时,该原子对X射线的散射能力发生显著改变(表现为散射因子实部偏移和虚部产生)的现象。这种“反常”现象违背了远离吸收边时散射因子为实数的“正常”假设,是解决晶体结构相位问题的关键技术基础。
- 关键特征词: 吸收边 (Absorption Edge), 散射因子 (Scattering Factor,
$f$
), 实部偏移/色散校正 (Dispersion Correction, $f'$
), 虚部/吸收校正 (Absorption Correction, $f''$
), 相位问题 (Phase Problem), 多波长反常衍射 (MAD), 单波长反常衍射 (SAD)。
参考来源:
- International Union of Crystallography (IUCr) Online Dictionary of Crystallography: 提供权威的晶体学术语定义,包括反常散射及其相关概念。其定义基于领域共识和经典文献。
- 经典教材《X-Ray Crystallography》:
- Drenth, J. (2007). Principles of Protein X-Ray Crystallography (3rd ed.). Springer. (深入讲解反常散射原理及在蛋白质晶体学中的应用,特别是MAD和SAD方法)。
- Giacovazzo, C. (Ed.). (2011). Fundamentals of Crystallography (3rd ed.). International Union of Crystallography. (涵盖晶体学基础理论,包括散射理论和反常散射的数学处理)。
- 综述文献:
- Hendrickson, W. A. (1991). Determination of macromolecular structures from anomalous diffraction of synchrotron radiation. Science, 254(5028), 51-58. (里程碑式综述,详细阐述了利用同步辐射进行反常衍射解决相位问题的原理和实践)。
- Liu, Q., Liu, Q., & Hendrickson, W. A. (2013). Robust structural analysis of native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from multi-crystal anomalous diffraction data. 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D: Biological Crystallography, 69(7), 1314-1332. (讨论现代反常散射方法的应用和进展)。
- 同步辐射装置资源: 如Advanced Photon Source (APS), European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 (ESRF), Shanghai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 (SSRF) 等机构的用户指南和科学报告。这些设施是进行反常散射实验的主要平台,其文档常包含对反常散射原理和实验设置的实用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
反常散射是一种特殊的物理现象,通常与X射线衍射及原子结构分析相关。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反常散射是指原子中的电子因受到原子核束缚,导致其散射波偏离自由电子状态下的散射规律。这一现象与常规散射的关键差异在于电子非自由状态的影响。
2.物理机制
- 电子束缚效应:当X射线或其他辐射作用于原子时,电子并非完全自由,其运动受原子核的束缚,使得散射波的相位和振幅发生异常变化。
- 波长依赖性:反常散射的强度与入射辐射的波长密切相关,尤其在重原子(如金属离子)中表现更显著。
3.实验表现
在X射线晶体学中,反常散射会导致衍射点(如hkl)与其Bijvoet对(如-h-k-l)的强度不再对称。这种不对称性为测定分子绝对构型(如蛋白质手性中心)提供了关键依据。
4.应用领域
- 蛋白质结构分析:利用重原子的反常散射效应,结合同晶置换法,可确定蛋白质的相角和三维结构。
- 材料科学:用于解析晶体中特定元素的分布及化学键状态。
5.与常规散射的差异
常规散射(如瑞利散射)通常假设电子自由或介质均匀,而反常散射强调局域束缚和非对称性,需通过量子力学模型修正计算结果。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反常散射不仅是理论物理的重要概念,更是现代结构生物学和材料表征中的关键技术基础。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