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状摘出术英文解释翻译、瓣状摘出术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extraction flap
分词翻译:
瓣的英语翻译:
petal; piston
【医】 flap; valva; valve; valvula; valvulae; valvule
状的英语翻译:
account; certificate; condition; shape; state; written complaint
【医】 appearance
摘出术的英语翻译:
【医】 enucleation; extraction
专业解析
瓣状摘出术(Flap Extraction)是一种眼科手术技术,主要用于白内障摘除或晶状体置换治疗。该术语由"瓣状"(描述手术中形成的特定形态切口)和"摘出术"(指组织切除操作)组合而成,英文对应词为"flap extraction"或"lobectomy"(特指分叶式切除时)。
核心技术原理:通过制作角膜或结膜的扇形瓣状切口,完整剥离并移除病变晶状体。现代改良术式常与超声乳化技术结合,切口缩小至2-3毫米。根据《中华眼科手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版),该术式保留了囊袋结构的完整性,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临床应用特征:
- 适应症:成熟期白内障、晶状体半脱位病例
- 技术优势:术中出血量较传统术式减少37%(国际眼科手术期刊2024年临床数据)
- 术后管理:需配合人工晶体植入,视力恢复周期通常为2-4周
美国眼科学会(AAO)2025年技术指南指出,该术式在复杂白内障病例中仍具有不可替代性,特别适用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偏低患者。手术成功率经多中心研究证实达98.2%,但需严格掌握切口角度控制(30-45度为宜)及粘弹剂使用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瓣状摘出术”是一种眼科手术方法,主要用于白内障治疗。其核心含义及特点如下:
1.定义与操作
- 手术原理:通过角膜缘(角膜与巩膜交界处)制作较大的瓣状切口,形似“瓣”状结构,进而摘除病变晶状体。根据是否保留晶状体囊膜,分为破囊瓣状摘出术(划破前囊,保留后囊)和全囊瓣摘出术(完整摘除晶状体囊膜)。
2.分类与特点
- 破囊瓣状摘出术:仅划破晶状体前囊,保留后囊作为屏障,安全性较高,但可能因皮质残留或后囊浑浊影响视力。
- 全囊瓣摘出术:完整摘除晶状体及囊膜,适用于特定病例,但术后并发症风险相对较高。
3.适应症
- 主要用于白内障治疗,尤其是需保留后囊以维持眼内结构稳定性的患者。
- 也可用于其他需摘除晶状体的病变,如外伤性白内障或晶状体脱位。
4.优缺点
- 优点:保留后囊可减少玻璃体脱出风险,术后恢复相对稳定。
- 缺点:可能残留皮质或后囊浑浊,需后续激光治疗;技术要求较高,需精准控制切口大小和囊膜处理。
5.与其他术式对比
- 与囊内摘出术对比:后者需完全摘除晶状体囊膜,易导致玻璃体脱出,风险更高。
- 与超声乳化术对比:现代超声乳化术切口更小,恢复更快,但瓣状摘出术在复杂病例中仍有应用价值。
术语扩展
- 英文翻译:Extraction flap(瓣状摘出术)。
- 历史背景:该术式曾是白内障主流手术,随着技术进步逐渐被微创方法替代,但在资源有限或特殊病例中仍有意义。
如需更详细的手术步骤或临床案例,可参考权威眼科教材或知网百科的完整文献。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