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facies auricularis
耳状面(Auricular Surface)是解剖学术语,指人体骨骼中与耳状关节面相对应的特殊结构,主要用于描述骶骨与髂骨之间的接触面。其英文名称源自拉丁语"auricula"(意为“小耳”),因其表面形态类似耳廓的凹凸结构而得名。
1. 解剖学定义
耳状面特指骶骨侧面的不规则关节面,与髂骨耳状面共同构成骶髂关节(sacroiliac joint)。该表面覆盖纤维软骨,呈现波浪状沟槽和突起,通过紧密嵌合实现骨间稳定连接。
2. 功能特征
作为人体最大的轴向承重关节面之一,耳状面具有双重功能:
其独特的锯齿状边缘设计可限制关节过度活动,该生物力学特性在《临床骨科基础》中有详细力学模型分析。
3. 临床关联
在影像学报告中,耳状面形态异常可能提示:
世界卫生组织《肌肉骨骼疾病分类》将其列为骶髂关节评估的核心解剖标志。
耳状面是解剖学中一个与骨骼结构相关的术语,主要涉及髋骨和骶骨的连接部位。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耳状面位于髋骨翼的后下方,呈耳朵形状的粗糙骨面()。它与骶骨两侧的耳状面共同构成骶髂关节,是人体骨盆的重要组成部分()。
耳状面的形态会随年龄增长发生规律性变化,法医学中可通过其形态推断个体年龄()。例如,分为8个增龄性变化阶段()。
骶骨耳状面的形状存在性别差异:
若耳状面或骶髂关节受损(如炎症、外伤),可能导致疼痛、活动受限,影响行走等基本功能()。
耳状面是髋骨与骶骨间的特殊关节面,兼具生物力学功能与法医学应用价值。如需更专业的解剖图示,可参考医学教材或权威解剖图谱(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