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元论(dualism)是哲学与宗教学中的重要概念,指主张世界由两种互不可分且对立的本质构成的理论。其核心思想可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哲学定义
在西方哲学中,二元论强调物质与精神、身体与心灵的分离性。笛卡尔(René Descartes)提出的"心物二元论"(mind-body dualism)最具代表性,认为思维实体(res cogitans)与广延实体(res extensa)具有本质区别。该理论奠定了近代认识论的基础框架。
宗教学体现
宗教二元论表现为善恶本源的对立,如诺斯替主义(Gnosticism)中的光明与黑暗二元神论,以及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的阿胡拉·马兹达(Ahura Mazda)与安格拉·曼纽(Angra Mainyu)之争。这类体系强调宇宙间存在永恒的斗争力量。
概念辨析
二元论常与一元论(monism)形成对照,前者主张两种本质并存,后者坚持单一本质论。在词典学层面,《牛津哲学辞典》将dualism定义为"任何将现象分析为两个基本或不可简化原则的学说"。
需特别说明的是,当代神经科学通过脑机接口等研究,正在重新审视传统二元论的合理性。这种跨学科对话持续推动着二元论概念的演进。
二元论是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其核心观点及解释如下:
二元论认为世界的本原由物质和精神两个独立实体构成,二者性质不同且平行存在,互不依赖。这种学说试图调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但本质上仍被部分学者归为唯心主义范畴。
二元论因无法解释物质与精神的相互作用而受到质疑。例如,笛卡尔最终引入“松果腺”假说试图弥合二者鸿沟,反而暴露理论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其本质仍属唯心主义,因未承认物质的唯一本原性。
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哲学流派中的二元论应用(如宗教、伦理学),可参考、8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