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月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on),又称三叉神经节(Gasserian Ganglion),是人体最大的脑神经感觉神经节,位于颅中窝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经压迹处,被包裹在硬脑膜形成的梅克尔腔(Meckel's cave)内。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中文名称:半月神经节(Bàn yuè shén jīng jié)
英文名称:Trigeminal Ganglion / Semilunar Ganglion
拉丁名:Ganglion trigeminale
因其半月形外观得名,是三叉神经(第Ⅴ对脑神经)的感觉神经元胞体聚集处 。
解剖位置:
位于颅中窝颞骨岩部尖端,硬脑膜形成的腔隙(梅克尔腔)内,上方为海绵窦,内侧毗邻颈内动脉和垂体柄 。
神经纤维组成:
分支分布:
发出三大分支:
三叉神经痛:
因血管压迫或神经脱髓鞘导致剧烈面部疼痛,治疗常针对半月神经节进行射频消融或微血管减压术 。
带状疱疹感染: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潜伏于该神经节,复发时可引发面部疱疹及顽固性疼痛(Ramsay Hunt综合征) 。
《格氏解剖学》(Gray's Anatomy):
经典解剖学教材,详细描述神经节位置与显微结构。
链接:elsevier.com/books/greys-anatomy/standring/978-0-7020-7707-4
NCBI(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
提供三叉神经节分子生物学及病理学研究数据。
《临床神经解剖学》(Clinical Neuroanatomy):
阐述神经节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以上内容综合解剖学、临床医学及权威文献,确保术语解释的准确性与专业性。
半月神经节(Casserian ganglia),又称三叉神经半月节,是人体最大的脑神经节,具有重要的解剖和功能意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半月神经节位于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经压迹处,覆盖硬脑膜,并被包裹在硬脑膜两层形成的三叉神经腔内。其外形呈新月形,因此得名“半月神经节”。
半月神经节作为三叉神经的“中转站”,负责将面部感觉信息传递至脑部,并协调咀嚼肌运动。例如,其运动纤维支配咀嚼肌、下颌舌骨肌等,参与咀嚼和吞咽功能。
半月神经节是连接中枢与外周感觉的重要结构,其解剖位置和分支特点决定了它在面部感觉与运动中的核心作用。相关疾病需结合影像学与临床评估,针对性治疗可改善症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