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range estimating procedure
范围估算过程(Scope Estimation Process)是项目管理中的核心环节,指在项目启动或规划阶段,通过系统化方法明确项目工作边界(Scope)并量化其规模、工作量或成本(Estimation)的活动。该过程确保项目目标清晰、可衡量,并为后续资源分配和进度计划提供依据。以下是详细解释:
范围(Scope)
汉语指项目需要完成的全部工作内容和交付成果的边界,英语对应“Scope”,强调工作范围的明确定义与控制。关键输出是《范围说明书》(Scope Statement)和《工作分解结构》(WBS)。
来源:PMBOK指南,项目管理协会(PMI)
估算(Estimation)
汉语指基于可用信息预测项目工作量、持续时间或成本,英语对应“Estimation”,需区分于精确计算(Calculation)。常用方法包括类比估算、参数估算和三点估算。
来源:ISO 21502:2020 项目管理国际标准
过程(Process)
汉语指一系列结构化、可重复的活动,英语对应“Process”。范围估算过程通常包含需求分析、范围定义、WBS创建、工作量量化四个步骤。
来源:《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七版
需求收集与分析
通过访谈、研讨会等方式识别利益相关者需求,明确项目目标和可交付成果,形成需求跟踪矩阵(RTM)。
来源:国际需求工程委员会(IREB)标准
范围定义与边界确认
将需求转化为详细的范围说明书,明确包含/排除的工作内容(Inclusions/Exclusions),避免范围蔓延(Scope Creep)。
来源:IEEE标准 12207-2017(系统与软件工程)
创建工作分解结构(WBS)
将项目可交付成果逐层分解为可管理的工作包(Work Packages),形成层级化任务树(通常3-6层),为估算提供基础单元。
来源:PMI实践标准《工作分解结构指南》
工作量与成本量化
基于WBS工作包,采用以下方法进行估算:
注:以上引用来源均为国际权威机构或标准组织,具体内容可通过其官网或标准库查询。
范围估算过程是项目管理中的关键环节,主要用于明确和量化项目需要完成的具体工作内容及所需资源。以下是其核心要点:
范围估算过程旨在通过系统化方法,确定项目的边界、交付物及所需工作量,确保团队与利益相关者对工作范围达成共识。其核心目标是避免“范围蔓延”(即未经控制的范围变更),并为后续时间、成本估算提供基础。
准确的范围估算能有效控制项目风险,减少资源浪费,并为进度计划和预算编制提供可靠依据。若估算偏差过大,可能导致项目延期、超支甚至失败。
提示:实际应用中需结合项目类型(如敏捷或瀑布模型)灵活调整估算方法,并定期复核以应对需求变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