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泡剂H英文解释翻译、发泡剂H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blowing(and foaming) agent H; N,N'-dinitrosopentamethylene tetramine
分词翻译:
发的英语翻译:
hair; issue; send out; deliver; utter; develop; discover
【医】 capilli; capillus; crinis; crinis capitis; hair; Mit.; pili; pilo-
pilus; thrix; trich-; tricho-
泡的英语翻译:
bubble; froth; infuse; pickle; soak; steep
【医】 bubble; Ves.; Vesic.; vesica; vesicle; vesico-
剂的英语翻译:
【医】 agent
专业解析
发泡剂 H(Blowing Agent H)是一种在化工行业中常用的化学发泡剂,其英文名称直接对应中文。以下是基于汉英词典角度对其含义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发泡剂 H 的英文全称为Blowing Agent H,属于肼类衍生物(Hydrazine Derivatives)。它通过热分解产生气体(主要为氮气),使高分子材料(如橡胶、塑料)内部形成均匀的蜂窝状结构,从而降低材料密度并提升隔热、缓冲性能。
二、化学特性
发泡剂 H 的化学名通常为N,N'-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N,N'-Dinitrosopentamethylenetetramine),分子式为 C₅H₁₀N₆O₂。其分解反应可表示为:
$$
mathrm{C5H{10}N_6O_2 xrightarrow{Delta} 5CH_2O + N_2 + NH_3}
$$
分解温度范围为 195–200°C,释放气体以氮气为主,发泡效率高且残留物少。
三、主要应用领域
- 橡胶工业:用于制备海绵橡胶、鞋底等,改善弹性与减震性;
- 塑料加工:适用于 PVC、EVA 等材料的发泡,生产隔热板、包装材料;
- 建材领域:制造轻质混凝土、保温泡沫等建筑材料。
四、安全与规范
发泡剂 H 在分解时可能释放微量甲醛和氨气,需在通风环境中使用。其生产与运输需符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国国家标准 GB 15258-2009)及国际规范如联合国GHS分类标准。
参考资料
- 《化工辞典》(化学工业出版社)——"发泡剂"条目释义;
- 《橡胶工业手册》(中国石化出版社)——发泡剂分类与应用章节;
- 美国化学会(ACS)出版物: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关于发泡剂分解机理的研究(DOI: 10.1021/ie50158a022);
- 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物质注册号 202-052-8(N,N'-Dinitrosopentamethylenetetramine)。
以上内容综合化工权威文献及行业标准,确保术语解释的准确性与应用背景的可靠性。
网络扩展解释
发泡剂H是一种化学发泡剂,其学名为二亚硝基五次甲基四胺,化学式为$$C5H{10}N_6O_2$$。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解释:
1.基本性质
- 物理特性:呈乳黄色粉末状,无臭味,但在潮湿环境中可能释放甲醛味。
- 溶解性:易溶于丙酮、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二甲亚砜(DMSO),微溶于水、酒精,几乎不溶于乙醚。
2.发泡原理
- 在加热或与酸性物质接触时,分解产生气体(主要为氮气,含少量NO、CO₂、O₂等),形成多孔结构。
- 分解温度:单独分解需200℃,但与硬脂酸混合后分解温度可降至130℃,便于与橡胶硫化工艺匹配。
3.主要应用
- 橡胶工业:广泛用于橡胶发泡,如乳胶再生胶海绵鞋底,可提高发泡效率并防止塌陷。
- 塑料领域:用于增塑PVC压膜、吹塑发泡等。
- 协同发泡:常与明矾、苏打等助剂并用,调节孔径大小和胶质硬度。
4.安全与储存
- 注意事项:需远离热源、明火,避免与酸性物质接触,防止提前分解。
- 潜在风险:分解产物含甲醛和氮氧化物,需注意通风和防护。
5.分类与特点
- 属于化学发泡剂中的亚硝基化合物类别,通过热分解产气实现发泡。
- 相比物理发泡剂(如压缩气体),其发气量大、效率高,且气体渗透性低,稳定性强。
如需更详细的生产参数(如纯度、包装规格)或具体工艺案例,可参考来源网页。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