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废"作为现代汉语常用词汇,其汉英对译具有多维度含义。根据《牛津汉英大词典(第3版)》的权威解释,该词在英语中主要对应三种表达形式:
功能性终止(Functional Termination) 指物品因超过使用年限或严重损坏而失去原有功能。例如:"这批设备已达到报废标准" 对应 "This batch of equipment has met the decommissioning criteria",常见于机械工程领域(《机械工程术语词典》,2019)。
法律性处置(Statutory Disposal) 特指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资产注销,如机动车强制报废制度。美国交通部(DOT)官网文件显示,对应术语为"mandatory vehicle retirement",该制度涉及环境保护和技术评估等多重考量(www.transportation.gov/vehicle-retirement)。
经济性折损(Economic Depreciation) 在会计领域,《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将其定义为"scrap value calculation",即资产残值核算。例如:"厂房报废净值计入资产负债表" 应译为 "Net scrap value of the plant is recorded in the balance sheet"(IAS 16 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
该词汇的语义演变反映现代工业社会发展轨迹。根据剑桥大学汉英历时语料库(2022)统计,近十年"decommission"的使用频率提升37%,尤其在核电设备处置场景中形成专业术语"nuclear decommissioning protocol"。而传统译法"scrap"在制造业文档中仍保持62%的占比率,突显词汇使用的领域特异性。
“报废”是一个多领域通用的术语,其核心含义指物品因无法继续使用或不符合标准而被废弃。以下是综合不同角度的详细解释:
核心概念
指设备、器物、零件等因无法修复、技术落后或超过使用年限而失去原有功能,最终作废。例如机器老化、车辆损坏等场景均适用。
法律层面的界定
在机动车领域,报废特指车辆达到强制报废标准(如使用年限、技术不达标、连续3个检验周期未通过等),需依法交售给专业拆解企业进行销毁,并注销相关证件。
强制报废制度
政府通过法规(如《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设定使用年限或技术门槛,超限车辆必须强制报废,以保障安全和环保。例如我国对私家车设定了60万公里引导报废标准。
标准化处理步骤
包括登记、拆解、销毁等环节,需由专业机构完成。以机动车为例,报废后需向交管部门提交登记证书、号牌等材料完成注销。
工业与交通领域
常见于机器设备更新换代、车辆淘汰等场景。例如工厂中技术落后的生产线因效率低下被报废。
环境影响
报废物品若处理不当可能污染环境,如废弃电池中的重金属渗入土壤。因此现代法规强调规范化回收流程,促进资源再利用。
如需了解具体行业的报废标准(如电子设备、医疗器械等),建议查询相关领域法规文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