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炔二腈英文解释翻译、丁炔二腈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acetylenedinitrile; carbon subnitride
分词翻译:
丁炔的英语翻译:
【化】 butine; butyne
【医】 butine
二的英语翻译:
twin; two
【计】 binary-coded decimal; binary-coded decimal character code
binary-to-decimal conversion; binary-to-hexadecimal conversion
【医】 bi-; bis-; di-; duo-
腈的英语翻译:
【化】 acid nitrile; hydrocyanic ester; hydrocyanic ether; nitrile
【医】 nitrile
专业解析
丁炔二腈(Dīng quē èr jīng)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英文名称为But-2-ynedinitrile(系统命名法)或Dicyanoacetylene(常用名)。以下是基于化学术语词典角度的详细解释:
一、命名与结构解析
-
中文名释义
“丁”表示主链含4个碳原子,“炔”指含碳碳三键(-C≡C-),“二腈”表明分子中有两个氰基(-C≡N)。
结构式:$ce{N≡C-C≡C-C≡N}$
分子式:$ce{C4N2}$
-
英文名对照
- But-2-ynedinitrile:按IUPAC规则命名,"but-2-yne"指三键位于2-3号碳之间,"dinitrile"表示双腈基。
- Dicyanoacetylene:通用名,意为“二氰基乙炔”,强调其乙炔衍生物特性(乙炔两端氰基取代)。
二、物理化学性质
-
物理特性
- 常温下为无色晶体或液体,熔点约20°C,沸点76°C(文献值)。
- 高度极性分子,易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醚、丙酮),微溶于水。
-
化学性质
- 高反应活性:三键与氰基使其易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 强氧化性:曾用于火箭燃料氧化剂(如1950年代实验燃料研究)。
- 剧毒性:吸入或接触可致严重中毒(需专业防护)。
三、应用领域
-
化学合成
作为高活性中间体,用于合成杂环化合物(如吡嗪类)及功能材料(来源:有机合成手册)。
-
特殊材料研究
在早期航天领域尝试用作液体推进剂组分(来源:NASA历史文献),后因安全性问题受限。
四、安全警示
剧毒化学品!
- 接触风险:皮肤吸收或吸入蒸气可致眩晕、呼吸困难,高浓度暴露有致命风险。
- 操作要求:必须在通风橱中佩戴防毒面具及耐化学手套操作(依据《实验室安全规范》)。
- 储存条件:密封避光,低温保存,远离火源及氧化剂。
权威参考文献:
- PubChem数据库:丁炔二腈条目(CID:13530)
- 《有机化合物词典》(Chemical Book, 2023版)
- NASA技术报告:AD-260356(1958年推进剂研究)
- 《危险化学品安全手册》(中国应急管理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丁炔二腈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名称可通过以下角度解析:
1.结构解析
- 化学式:C₄N₂,具体结构为NC-C≡C-CN(两个氰基(-CN)分别连接在碳链两端,中间含一个碳碳三键)。
- 命名依据:
- "丁"表示主链含4个碳原子;
- "炔"指含碳碳三键;
- "二腈"表明分子中有两个氰基官能团。
2.性质推测
- 物理性质:常温下可能为固体或高沸点液体(因氰基极性较强,分子间作用力大);
- 化学性质:
- 炔烃部分易发生加成反应(如氢化、卤化);
- 氰基可能参与水解(生成羧酸或酰胺)、还原(生成胺类)等反应;
- 因含高能三键和氰基,可能存在爆炸性或热不稳定性。
3.潜在应用
- 有机合成:作为含氰基中间体,用于制备药物、农药或高分子材料;
- 材料科学:可能作为交联剂或聚合单体,参与合成特殊性能的聚合物;
- 科研领域:用于研究炔烃与腈类化合物的协同反应机制。
4.安全提示
- 毒性:氰基可能释放氰离子(CN⁻),需避免吸入或接触;
- 稳定性:储存时需远离热源、氧化剂,防止分解或剧烈反应;
- 操作建议:建议在通风橱中使用,佩戴防护装备,并遵循实验室安全规范。
由于未检索到具体文献数据,以上分析基于有机化学基本原理推导。如需实验数据或具体应用案例,建议进一步查阅专业化学数据库(如SciFinder、Reaxys)。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