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periodical inventory
定期盘存(Periodic Inventory System)是会计学中记录和管理库存的一种方法,其核心特征是企业仅在特定时间间隔(如月末、季度末或年末)通过实物清点确定库存数量与价值,而非实时更新库存记录。这一概念在汉英词典中常对应“periodic physical inventory count”或“periodic stocktaking”。
从操作流程看,定期盘存包含三个阶段:
$$ text{销货成本} = text{期初库存} + text{本期采购} - text{期末库存} $$
(来源:国际会计准则IAS 2存货准则)
相较于永续盘存系统,该方法更适合库存种类少、单价低的小型企业(来源:哈佛商学院《库存管理案例分析》)。其优势在于实施成本较低,但存在无法实时监控库存损耗的局限性(来源:德勤《全球库存管理白皮书》2023版)。
定期盘存制(又称实地盘存制)是一种存货管理方法,其核心特点是通过期末实物盘点确定存货数量,并倒推本期减少数。以下是详细解释:
定期盘存制要求企业日常仅登记存货的增加数量和金额,不记录减少数。在会计期末,通过实地盘点确定实际库存量,再根据公式计算本期减少数: $$ text{本期减少数} = text{期初结存数} + text{本期增加数} - text{期末实存数} $$
优点 | 缺点 |
---|---|
简化日常核算工作 | 无法实时掌握库存动态 |
适合大量小额存货管理 | 掩盖非正常损耗(如盗窃) |
依赖期末盘点准确性 | 影响成本计算的及时性 |
定期盘存制与永续盘存制的核心差异在于:前者日常不记录减少数,后者持续跟踪每一笔进出记录。例如,超市采用定期盘存制,而珠宝店多采用永续盘存制。
如需进一步了解盘存的具体操作流程,可参考会计实务教材或专业指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