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base of bladder; fundus vesicae urinariae
膀胱底(Fundus of Bladder)是人体泌尿系统中膀胱的解剖结构术语,指膀胱的后下部,呈倒三角形区域。在英文医学文献中常称为"fundus of urinary bladder"或"base of bladder"。该部位具有以下特征:
解剖定位 膀胱底位于膀胱后下方,与男性直肠前壁或女性子宫颈、阴道前壁相邻。其上方连接两侧输尿管开口,下方通向膀胱颈,构成膀胱三角区(Trigone)的主要部分。
组织结构 由三层平滑肌构成(内纵、中环、外纵),黏膜层为移行上皮,具有高度伸展性。肌层厚度可达2-3毫米,在排尿时产生收缩压力。
临床意义 • 膀胱三角区是肿瘤和炎症的好发部位 • 膀胱镜检查的重要标志区域 • 前列腺增生患者易在此处形成小梁结构
权威医学参考资料可参见《格氏解剖学》(第42版)泌尿系统章节或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NLM)的解剖学术语数据库(FMA:15977)。
膀胱底是膀胱解剖结构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膀胱底位于膀胱的后下方,呈三角形或锥形结构。当膀胱空虚时,其整体形态类似三棱锥体,而充盈时会变为卵圆形,但膀胱底始终位于相对固定的位置。
膀胱底与膀胱颈(最下部连接尿道的部分)不同,后者直接与尿道相连,而膀胱底更偏向后方。
总结来看,膀胱底是膀胱后下方的三角形区域,其结构特点(如膀胱三角)和位置关系在临床诊断(如炎症、肿瘤)中具有重要意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