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聍腺英文解释翻译、盯聍腺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ceruminous glands; glandulae ceruminosae
分词翻译:
盯聍的英语翻译:
【医】 cerumen
腺的英语翻译:
gland
【医】 aden-; adeno-; gland; glandula; glandulae; glandule
专业解析
盯聍腺 (dīng níng xiàn),在解剖学和生理学中,指外耳道皮肤内特化的一种腺体,其主要功能是分泌盯聍 (dīng níng),即俗称的“耳屎”或“耳垢”。其英文对应术语为Ceruminous Glands。
- 解剖位置与结构: 盯聍腺主要分布于外耳道软骨部的皮肤内。它们属于变态的汗腺(顶泌汗腺,Apocrine Sweat Glands)或皮脂腺(Sebaceous Glands),或两者兼有之的混合腺体。这些腺体的导管开口于外耳道皮肤表面或毛囊根部。
- 生理功能: 盯聍腺分泌的盯聍是一种粘稠的、通常呈黄色或棕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包括油脂(如脂肪酸、胆固醇、角鲨烯)、硬脂、脱落的上皮细胞、灰尘以及可能存在的抗菌肽(如溶菌酶)。其主要生理功能包括:
- 润滑与保护: 润滑外耳道皮肤,防止干燥和瘙痒。
- 屏障作用: 形成物理屏障,粘附进入外耳道的灰尘、微生物(细菌、真菌)和小异物,阻止其深入耳道或损伤鼓膜。
- 抗菌抑菌: 盯聍的弱酸性环境(pH约6.1)及其内含的某些物质(如溶菌酶、免疫球蛋白、长链脂肪酸)具有一定的抑制或杀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帮助维持耳道微环境的健康。
- 防水: 油脂成分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防水,保护耳道深部结构。
- 分泌与排出: 盯聍的分泌通常是持续而缓慢的。正常情况下,随着颞下颌关节的活动(如咀嚼、说话),外耳道皮肤会产生缓慢的向外迁移运动,有助于将新分泌的盯聍连同脱落的皮屑一起从耳道深部逐渐推向耳道口,自然干燥后脱落或被清理。这是一个自洁过程。
- 临床意义: 当盯聍腺分泌过多、排出受阻(如外耳道狭窄、异物阻塞、不当使用棉签将盯聍推入深处)或盯聍质地异常粘稠时,可能导致盯聍栓塞 (Cerumen Impaction)。栓塞的盯聍会阻塞外耳道,引起听力下降、耳闷胀感、耳鸣、耳痛、眩晕等症状,甚至可能诱发外耳道炎。此时需要由专业医护人员(如耳鼻喉科医生)进行安全取出。
参考来源:
- 《系统解剖学》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等权威医学出版社) - 详细描述外耳道皮肤结构及腺体分布。
- 《生理学》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等权威医学出版社) - 阐述腺体分泌机制及分泌物成分与功能。
-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材或专业期刊(如《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讨论盯聍栓塞的成因、症状及处理方法。
- 梅奥诊所 (Mayo Clinic) 或 WebMD 等权威医学信息平台关于耳垢 (Earwax) 的介绍页面(可在线搜索获取)。
网络扩展解释
耵聍腺(正确写法为“耵聍腺”,读音为dīng níng xiàn)是外耳道中的一种特殊腺体,其功能与分泌耳垢(即耵聍,俗称耳屎)密切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1.位置与结构
耵聍腺分布于外耳道软骨部的皮肤中。外耳道分为软骨部(靠近耳廓)和骨部(靠近耳膜),腺体主要集中在软骨部区域,呈分支状结构,属于皮肤皮脂腺的变形。
2.功能与分泌物
- 分泌物成分:耵聍腺分泌淡黄色黏稠液体,干燥后形成片状或蜡状物(即耳屎),部分人分泌较稀薄,称为“油耳”。
- 保护作用:
- 润滑外耳道皮肤,防止干燥和瘙痒;
- 黏附灰尘、昆虫等异物,避免其深入耳道;
- 含有弱酸性物质,抑制细菌和真菌滋生。
3.分泌物的处理
- 正常情况:耵聍可通过咀嚼、张口等动作自行排出,无需刻意清理。
- 异常情况:若耵聍过多或凝结成硬块(耵聍栓塞),可能导致耳闷、听力下降或感染,需就医处理。医生通常用碳酸氢钠软化后冲洗或器械取出。
4.注意事项
- 避免频繁掏耳:不当操作可能损伤耳道或鼓膜,甚至引发炎症。
- 特殊人群:儿童、油耳体质者需定期检查耳道健康。
总结来看,耵聍腺是维持耳道健康的重要腺体,分泌物具有天然保护功能。日常无需过度干预,异常情况下建议通过专业医疗手段处理。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