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 arc drive characteristic
【医】 arc light; voltaic arc
drive
【计】 D-drive
【化】 drive; driving (motion)
especially; special; spy; unusual; very
【化】 tex
在汉英词典及电气工程领域语境中,"电弧驱动特性"(Electric Arc Driving Characteristics)指电弧在外部电场、电流及环境因素作用下表现出的动态行为与稳态参数组合。该术语的核心要素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电参数响应关系
电弧的伏安特性(Voltage-Current Characteristic)构成驱动基础,表现为非线性负阻特性(Negative Resistance Characteristic)。当电流增大时,电弧电压随通道电离程度增强而下降,该现象在《高电压工程基础》(施围编著)第5章中有详细数学描述: $$ V_{arc} = A + frac{B}{I^{n}} $$ 其中A为阴极压降,B为弧柱常数,n为经验指数(通常0.5<n<1.2)。
介质影响机制
气体成分、压力及电极材料通过汤森放电系数(Townsend's Ionization Coefficients)影响驱动阈值。IEEE 1584-2018标准指出,空气中铜电极的最小起弧电压(Minimum Arc Voltage)为15V,而SF6介质中该值可达45V以上。
热力学平衡过程
电弧驱动涉及能量平衡方程: $$ P{input} = P{conduction} + P{radiation} + P{convection} $$ 该式源自经典电弧理论模型(Cassie-Mayr Model),解释了电弧在电流过零点的熄灭与重燃特性。
在工业应用中,这些特性直接决定断路器分断能力、电弧炉效率及焊接质量。美国国家消防协会NFPA 70E-2021将电弧驱动参数作为电气安全距离计算的核心依据。
关于“电弧驱动特性”的解释,综合相关定义及物理机制,具体如下:
基本定义
电弧驱动特性指电弧在形成和维持过程中所需的电压、电流等电气参数变化规律。电弧的引燃需要较高电压(通常40-90伏),而稳定燃烧时电压可降至20-30伏,同时伴随大电流(几十至几百安培)。这一特性与气体电离和电子流动的物理过程密切相关。
核心机制
应用关联
该特性直接影响焊接、电力开关等场景的技术参数设计。例如,焊接设备需配置瞬间高压引弧装置,随后自动降低电压以保证电弧稳定。
以上信息整合自不同来源的物理及工程学解释,具体数值可能因应用场景差异而调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