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指示剂英文解释翻译、点滴指示剂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drop indicator; spot indicator
分词翻译:
点的英语翻译:
a little; dot; drop; feature; particle; point; spot
【计】 distributing point; dot; PT
【医】 point; puncta; punctum; spot
【经】 point; pt
滴的英语翻译:
drip; drop; trickle
【医】 drop; gt.; gtt.; gutta; guttae; tears
指示剂的英语翻译:
indicator
【化】 indicator; visual indicator
【医】 inaicator
专业解析
点滴指示剂(dropwise indicator)在化学分析中特指通过逐滴加入滴定液时,依靠颜色变化精准判断反应终点的试剂。其核心功能是在滴定过程中产生敏锐的视觉信号(如变色、沉淀或浑浊),标志滴定达到化学计量点。该术语强调操作方式(逐滴添加)与指示作用的结合,常见于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等定量分析场景。
典型应用与原理:
- 酸碱滴定:如酚酞(phenolphthalein)在酸性溶液中无色,碱性溶液中变为粉红色,常用于强酸-强碱滴定。
- 氧化还原滴定:淀粉溶液遇碘生成深蓝色络合物,用于碘量法终点判断。
- 金属离子滴定:铬黑T(Eriochrome Black T)与钙镁离子结合显红色,EDTA滴定至终点时转为蓝色。
权威定义参考:
-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 将指示剂定义为“通过可观测的物理变化(通常为颜色)标识滴定终点的物质”(Compendium of Chemical Terminology, Gold Book)。
- 中国国家标准《分析化学术语》(GB/T 14666-2023)明确“点滴指示剂”需满足变色敏锐、变色范围窄、稳定性高的技术要求。
操作注意事项:
- 用量需严格控制(通常1–2滴),过量可能导致终点滞后或颜色干扰。
- 温度、溶剂极性等因素可能影响变色范围,需参照标准方法校准。
延伸阅读:
- 滴定分析中指示剂选择原则详见《分析化学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滴定分析”章节。
- 动态变色机制研究可参考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综述(DOI:10.1007/s12161-022-02412-3)。
网络扩展解释
“点滴指示剂”通常指在滴定分析(又称“点滴法”)中用于指示反应终点的化学试剂。其核心作用是通过颜色变化、沉淀生成或荧光现象等,帮助实验者判断溶液中特定物质的浓度变化或反应完成情况。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与作用
-
指示剂的作用机制
在滴定过程中,当滴定剂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比完全反应时(即达到等当点),溶液中离子浓度会发生突变。指示剂能敏感地捕捉到这种变化,通过颜色改变(如酚酞由无色变粉红)或物理状态变化(如沉淀生成)来指示终点。
-
点滴分析中的关键角色
在“点滴法”(一种定量分析方法)中,需逐滴加入滴定剂至待测液,直至反应完全。此时,指示剂的变色点需与反应的突跃范围匹配,确保检测精度。
二、常见分类与示例
根据反应类型,指示剂可分为:
- 酸碱指示剂
如酚酞(pH 8.2-10.0变色)、甲基橙(pH 3.1-4.4变色),用于中和滴定。
- 氧化还原指示剂
如二苯胺磺酸钠,通过自身氧化态/还原态颜色差异指示终点,常用于氧化还原滴定。
- 金属指示剂
如铬黑T,与金属离子络合后显色,用于络合滴定(如EDTA法测定钙、镁)。
三、选择与误差控制
- 选择依据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需覆盖滴定曲线的突跃区间。例如,强酸滴定强碱时,酚酞的变色范围(pH 8.2-10.0)与突跃(pH 4-10)部分重合,因此适用。
- 误差来源
若指示剂选择不当(如变色点偏离突跃范围)或肉眼判断色差困难,会导致终点提前或延后,影响结果准确性。
四、扩展应用
除滴定分析外,指示剂还用于:
- 环境检测:快速检验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离子)。
- 实验室定性分析:通过显色反应初步判断溶液酸碱性或特定成分。
若需具体实验步骤或更多指示剂类型,可参考化学分析手册或权威数据库。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