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Cynanchum atratum Bge.; radices cynanchi atrati; Vincetoxicum atratum
白薇(Cynanchum atratum)是传统中医药和植物学领域的重要术语,在汉英词典中具有双重释义体系。根据《中华本草》和《Flora of China》的权威记载,该词项可从以下维度解析:
一、植物学定义 白薇为萝藦科鹅绒藤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学名Cynanchum atratum,英文通称"Blackend Swallowwort"。其形态特征包含:
二、中药属性 《中国药典》界定其药用部位为干燥根及根茎,采收需在秋季。炮制方法包含:
三、功能主治 《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其性味苦、咸、寒,归胃、肝、肾经。临床应用包括:
四、文化符号 在《诗经·采薇》的文学传统中,"薇"常指代野豌豆属植物,但明清医家逐渐将其特指为白薇,形成独特的药用植物文化符号体系。
白薇是一种具有悠久药用历史的草本植物,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
1. 植物学定义 白薇是萝藦科植物直立白薇(Cynanchum atratum)或蔓生白薇的干燥根及根茎。形态特征包括:
2. 药用价值 《中国药典》记载其性苦咸寒,归胃、肝、肾经,主要功效:
3. 名称溯源
4. 文化意象
注意:需与白前(根茎粗短)、徐长卿(有毒)等相似药材区分。更多完整信息可查阅《中国药典》或中医药专业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