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free air
aerosphere
【法】 atmosphere
air; airspace; atmosphere
【化】 air
【医】 aer-; aero-; air; physo-
大气层空气(Atmospheric Air)指地球表面至约1000公里高空范围内,由多种气体混合组成的包裹地球的气体层。作为地球生命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成分、结构和动态过程对气候、生态及人类活动具有深远影响。
基础构成
大气层空气主要由氮气(N₂,约占78%)、氧气(O₂,约21%)、氩气(Ar,约0.93%)及微量气体组成。其中二氧化碳(CO₂)、甲烷(CH₄)等温室气体虽占比不足0.1%,但对全球热平衡起调控作用。
分层结构特征
按温度梯度划分为:
生命维持系统
氧气支持生物呼吸作用,臭氧层屏蔽短波紫外辐射(UV-B/C),保护陆地及海洋生态系统。
气候调节机制
通过温室效应维持地表均温约15°C(无大气时为-18°C)。气体循环(如碳循环)影响全球能量分配,世界气象组织(WMO)指出,工业革命后CO₂浓度增幅超47%,直接关联气候变暖。
地球物理界面
大气与海洋、陆地耦合形成物质交换系统,例如气溶胶(Aerosols)作为云凝结核,参与水循环并调节降水模式。
在环境科学、航空航天及气象学领域,"大气层空气"需区别于局部污染的"环境空气"(Ambient Air),后者特指人类活动范围内的近地表气体,受区域排放源影响显著。
大气层空气是指地球周围因重力作用形成的气体圈层中的混合气体,其组成和结构对地球生态至关重要。以下是详细解释:
大气层(atmosphere)是气象学专业术语,指因重力围绕地球的混合气体圈层,包裹海洋和陆地,厚度约1000千米以上,无明显界限()。其英文词根"aero-"源自希腊语,意为"空气",如"aerosphere"即指大气层()。
按物理性质可分为:
空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例如地表附近密度约为1.225 kg/m³,而珠峰顶部(8848米)密度降至约0.4 kg/m³。大气层与地球生物圈形成共生关系,其稳定状态是维持地表生命的关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