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渗析(Electrodialysis, ED)是一种基于离子选择性透过膜的电化学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化工生产和生物工程领域。该术语由"电"(electric)和"渗析"(dialysis)组成,其中"渗析"源自希腊语"dialusis",意为"通过分离"。在汉英词典中,该词条对应英文解释为:"A process using ion-exchange membranes and electric potential to remove ions from solutions"《英汉科技大词典》第3版,科学出版社。
其技术原理包含三个核心要素:
在工业应用中,电渗析系统可实现海水淡化率达到45-60%,单位能耗约为2.5-4.0 kWh/m³(美国化学会《工业与工程化学研究》期刊数据)。该技术区别于反渗透的核心特征在于依赖电势差而非压力差作为驱动力,特别适用于处理含盐量500-5000 mg/L的中低浓度废水。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将其归类为电膜过程(Electromembrane Process),强调其同时包含电迁移和筛分效应双重分离机制。中国国家标准GB/T 20103-2006《膜分离技术术语》中明确定义了电渗析的操作参数范围,包括工作电压(50-500 V)和电流密度(1-100 mA/cm²)等技术指标。
电渗析是一种利用电场驱动离子迁移并通过选择性离子交换膜实现溶液分离的膜技术。以下从原理、组成和应用三方面详细解释:
电渗析的核心是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和电场驱动作用:
电渗析系统主要包括:
电渗析技术广泛应用于:
如需更深入的技术细节或案例,可参考(原理)和(膜特性)中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