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式伴随加热法英文解释翻译、电气式伴随加热法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electric trace heating
分词翻译:
电气的英语翻译:
electric
式的英语翻译:
ceremony; formula; model; pattern; ritual; style; type
【化】 expression
【医】 F.; feature; formula; Ty.; type
伴随的英语翻译:
chaperone; go with
加热的英语翻译:
cook; heat; heating
【化】 heating
【医】 firing; heating
法的英语翻译:
dharma; divisor; follow; law; standard
【医】 method
【经】 law
专业解析
电气式伴随加热法(Electric Trace Heating)是一种利用电能沿管道或设备表面铺设加热元件,通过热传导维持介质温度的技术。其核心原理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防止管道内流体凝固或维持工艺温度。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术语定义与英文对应
- 中文全称:电气式伴随加热法
- 英文标准译名:Electric Trace Heating(IEC 62395标准术语)
- 技术本质:通过附着在管道外壁的电阻发热元件(如自限温伴热带、恒功率电缆),补偿管道热损失,实现温度维持。
二、工作原理
- 热传导机制
发热元件紧贴管道表面,通电后产生焦耳热,热量通过热传导直接传递给管道及内部介质(如原油、化工流体),避免因环境低温导致的凝固或粘度升高。
- 温控系统
通常配备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实时调节输出功率(如通过PWM调制),实现±1℃的精确温控(NFPA 70标准要求)。
三、核心应用场景
- 防冻保温:防止水管、消防管道在寒冷环境中冻结(建筑规范GB 50015强制要求)。
- 工艺维温:维持石油化工管道内高粘度介质(如沥青、重油)的流动性,保障输送安全。
- 防冷凝:避免燃气管道因温差产生冷凝水,腐蚀管壁(ASME B31.8标准应用)。
四、技术优势
- 能效比高:电能直接转化为热能,效率达95%以上(IEEE 515测试数据)。
- 安全性强:防爆等级可达Ex d IIC T6(符合ATEX指令2014/34/EU),适用于易燃易爆环境。
权威来源:
- IEC 62395《电气伴热系统》国际标准
- GB/T 19518-2022《爆炸性环境伴热系统通用要求》
- NFPA 70《美国国家电气规范》(Article 427)
网络扩展解释
电气式伴随加热法(简称电伴热)是一种利用电能产生热量,并通过导热介质将热量传递至目标物体的加热技术。以下是详细解释:
1.定义与核心原理
电伴热通过电流流经伴热材料(如导电聚合物或合金导线),利用材料的电阻特性产生焦耳热,再通过绝缘层将热量均匀传导至被加热物体表面。其核心是电能向热能的直接转换。
2.组成材料
- 导电材料:如镍铬合金、碳纤维或导电塑料,负责产生热量。
- 绝缘层:包裹导电材料,防止漏电并确保热量定向传递。
- 防护层:外层保护材料,耐高温、防腐蚀(如氟塑料或金属护套)。
3.应用领域
- 工业管道保温:防止液体冻结或维持工艺温度(如石油管道)。
- 建筑防冻:屋顶融雪、地面防结冰。
- 民用领域:热水管道保温、地暖辅助加热等。
4.技术特点
- 节能环保:按需加热,减少能量浪费。
- 安装便捷:可定制长度,适应复杂形状。
- 安全性高:绝缘设计降低触电风险,部分材料具备自限温特性(温度过高时自动降低功率)。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或技术参数,可参考相关行业标准或专业文献。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