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epippium; sella turcica
蝶鞍(sella turcica)是人体颅底蝶骨中部的一个凹陷结构,其拉丁文名称意为“土耳其马鞍”,因形似古代土耳其骑兵使用的马鞍而得名。该结构在临床解剖学和影像学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解剖学定义: 蝶鞍由三部分组成:
毗邻结构:
功能特征: 作为颅中窝的重要标志,蝶鞍主要起固定和保护脑垂体的作用。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蝶鞍的骨化完成于青春期,其形态变异可能影响垂体疾病的诊断。
影像学意义: 通过CT和MRI检查可清晰显示蝶鞍结构。正常蝶鞍前后径与深径比值约为1.3:1,若比值超过1.5则提示可能存在垂体占位性病变。空蝶鞍综合征患者可见鞍隔缺损导致脑脊液填充。
临床相关性: 蝶鞍扩大常见于垂体腺瘤,微小病变(<10mm)可能仅表现为局部骨吸收。神经外科经鼻蝶入路手术需精确定位蝶鞍开口,避免损伤颈内动脉和视神经。
蝶鞍是颅底的重要骨性结构,其解释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蝶鞍位于颅中窝正中部,属于蝶骨体上部的马鞍状骨性突起。主要包含以下部分:
正常情况下,蝶鞍与垂体紧密贴合,几乎无空隙,主要功能为容纳和保护垂体。垂体作为内分泌中枢,通过蝶鞍的骨性结构避免外力损伤。
当垂体体积缩小或蝶鞍扩大时,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可能进入蝶鞍形成空腔,称为空泡蝶鞍。原因包括:
通过脑部MRI或CT可观察到蝶鞍形态变化。空泡蝶鞍可能无症状,但若伴随头痛、视力障碍或内分泌紊乱,需进一步评估垂体功能。
以上内容综合了多个医学来源的解剖描述及病理分析,如需更详细影像学或临床诊断信息,建议参考专业医学文献或咨询专科医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