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定量英文解释翻译、滴定量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titer
分词翻译:
滴的英语翻译:
drip; drop; trickle
【医】 drop; gt.; gtt.; gutta; guttae; tears
定量的英语翻译:
fixed quantity; ration
【计】 quantification
【化】 basis weight
【医】 quantitate
【经】 quantity
专业解析
滴定(Titration)的汉英词典角度详解
一、术语定义与核心概念
滴定(Titration)是一种定量分析的化学实验方法,指通过逐步添加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定剂,Titrant)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至化学反应达到当量点(Equivalence Point),借此测定被测物质含量的过程。其核心在于精确测量体积以实现化学计量关系的计算。
二、字义分解与操作原理
- 滴(Dī):指逐滴加入滴定剂的操作方式,强调控制精度。
- 定(Dìng):指通过反应终点确定被测物的定量结果。
- 原理:基于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摩尔比例关系(Stoichiometry)。当加入的滴定剂与被测物恰好完全反应时(当量点),通过消耗的滴定剂体积(V)和浓度(C),即可计算被测物含量。公式为:
$$
n{text{analyte}} = n{text{titrant}}
$$
$$
C{text{analyte}} times V{text{analyte}} = C{text{titrant}} times V{text{titrant}} quad (text{等摩尔反应时})
$$
三、关键要素与技术分类
- 滴定剂(Titrant):已知精确浓度的标准溶液(如NaOH、HCl、KMnO₄)。
- 被测液(Analyte/Titrand):待测浓度的目标溶液。
- 指示剂(Indicator):通过颜色变化指示终点(End Point)的物质(如酚酞、甲基橙)。终点需尽量接近当量点。
- 滴定曲线(Titration Curve):记录滴定过程中pH或电位等参数变化的曲线,用于判断当量点。
- 主要类型:
- 酸碱滴定(Acid-Base Titration):基于质子转移反应,常用pH指示剂或pH计。
- 氧化还原滴定(Redox Titration):基于电子转移(如高锰酸钾法、碘量法)。
- 沉淀滴定(Precipitation Titration):基于沉淀生成(如银量法)。
- 络合滴定(Complexometric Titration):基于络合物形成(如EDTA滴定金属离子)。
四、应用场景与重要性
滴定法广泛应用于:
- 化学分析:测定溶液浓度、物质纯度(如药品、食品成分)。
- 质量控制:工业流程监控(如废水处理、化工生产)。
- 科研教学:验证反应机理、训练实验操作技能。
- 环境监测:水质硬度、化学需氧量(COD)测定。
五、权威参考来源
- 《分析化学术语》国家标准(GB/T 14666-2023):中国对滴定操作及相关术语的标准化定义。
- IUPAC化学术语纲要(Gold Book):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对"Titration"的权威解释。
- 《分析化学》教材(如David Harvey等著作):系统阐述滴定原理、方法及误差分析。
- 药典标准(如中国药典、USP):收录多种滴定法作为药品含量测定的法定方法。
网络扩展解释
“滴定量”是分析化学中滴定分析的核心概念,指在滴定过程中消耗的标准溶液(滴定剂)的体积。以下是详细解释:
1.定义
滴定量是达到滴定终点时,从滴定管中加入的已知浓度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通常为毫升)。它直接关联被测物质的含量,通过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得出结果。
2.计算公式
被测物含量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
n{text{被测物}} = C{text{滴定剂}} times V_{text{滴定量}} times frac{a}{b}
$$
其中:
- ( C_{text{滴定剂}} ):滴定剂浓度(mol/L)
- ( V_{text{滴定量}} ):消耗的滴定剂体积(L)
- ( a/b ):反应式中被测物与滴定剂的摩尔比。
3.实验关键点
- 终点判断:需借助指示剂颜色变化或仪器(如pH计)确定终点,过早或过晚均会导致误差。
- 读数精度:滴定管需垂直放置,凹液面最低点读数,记录至小数点后两位(如25.00 mL)。
- 重复测定:通常需平行滴定2~3次,取平均值以减少偶然误差。
4.应用示例
以盐酸(HCl)标定氢氧化钠(NaOH)为例:
- 若消耗0.1 mol/L NaOH溶液22.50 mL,则HCl浓度为:
$$
C_{text{HCl}} = frac{0.1 times 0.02250}{1} = 0.00225 , text{mol} quad (text{假设等体积反应})
$$
5.误差来源
- 操作误差:滴定速度过快导致过量、未充分摇匀。
- 仪器误差:滴定管未校准、温度变化引起体积变化。
- 主观误差:对颜色变化不敏感(如从无色到浅粉色判断不准)。
滴定量是连接实验数据与定量结果的桥梁,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实验中需严格规范操作,结合理论计算,才能获得精确的测定值。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