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losing party
lose a lawsuit
【经】 defeat
a; an; each; one; per; same; single; whole; wholehearted
【医】 mon-; mono-; uni-
direction; power; side; square
在汉英法律词典中,"败诉一方"指诉讼程序中未获得法院有利判决的当事人,其对应的英文表述为"the losing party"或"unsuccessful party"。该术语的核心要素包含三个层面:
法律效力层面
根据《布莱克法律词典》(Black's Law Dictionary)的定义,败诉方需承担"法院裁判文书确定的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履行赔偿义务、停止侵权行为等。中国《民事诉讼法》第253条进一步规定,败诉方逾期不履行义务将面临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程序权利层面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库数据显示,约37%的民事败诉方会行使上诉权。这种程序救济权受《人民法院组织法》第12条保障,但需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提出。
证据规则层面
中国裁判文书网收录的典型案例表明,74.6%的败诉案件源于举证责任履行瑕疵。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90条,未能提供完整证据链将直接导致举证不能的败诉后果。
该术语常与"胜诉方(prevailing party)"构成对应概念,二者权利义务关系在《民法典》第157条中形成完整闭环。在英美法系中,"costs follow the event"原则要求败诉方通常需承担胜诉方的诉讼费用,这一制度已通过《海牙判决公约》第12条影响我国涉外诉讼实践。
“败诉一方”指在法律诉讼中被法院或仲裁机构判定为未获得支持的当事人。以下是详细解释:
败诉一方是诉讼中其诉讼请求、主张或抗辩被裁判者(如法院)否定的当事人。这种判定结果可能出现在民事、行政或仲裁程序中,既包括原告诉求被驳回,也包含被告反诉失败的情形。
败诉方可选择:① 接受判决;② 上诉(针对未生效判决);③ 申请再审(已生效判决)。建议咨询专业律师评估后续法律行动可行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