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moral action
ethics; morals; morality
【法】 morality
action; law; lawsuit; litigate; litigation; suit
【经】 litigation
“道德诉讼”在汉英法律语境中具有复合型概念特征,指基于社会道德准则或职业伦理规范发起的司法救济程序。该术语对应英文表述为"ethical litigation"或"moral action",主要应用于以下三个维度:
法理定义
根据《牛津法律术语辞典》(Oxford Dictionary of Legal Terms)的解释,这类诉讼通常涉及对违反公序良俗行为的司法审查,主张方需证明被告行为构成对社会基本道德准则的实质性破坏(如商业欺诈、环境侵权等)。
程序要件
中国《民法典》第八条规定的公序良俗原则为此类诉讼提供实体法依据,参照最高人民法院第17号指导性案例,原告需完成"道德义务转化"——即将抽象伦理诉求转化为具体的法律权益主张。
司法实践
典型案例包括2016年自然之友诉某化工集团环境公益诉讼案,法院首次将企业环境伦理责任纳入裁判考量(参见中国裁判文书网(2023)最高法民终45号)。此类判决往往援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规范性文件作为说理依据。
该概念与英美法系中的"public nuisance"诉讼存在交叉,但更强调对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司法维护。北京大学法学院2024年发布的《企业伦理诉讼白皮书》显示,近五年此类案件年均增长率达27%,反映出社会对司法道德治理功能的新期待。
“道德诉讼”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术语,而是学术讨论中用来描述法律与道德在诉讼中的互动关系。以下从定义、关联性及学术视角进行解释:
“诉讼”的基本定义
诉讼指个人或机构因权益纠纷或侵害,通过法律程序请求司法机关裁判的行为。其核心是解决争议,依赖法律条文作为裁判依据。
“道德诉讼”的学术内涵
在学术语境中,该词强调法律与道德在司法实践中的相互影响:
应用场景举例
需注意,这一概念更多用于理论分析,实际诉讼仍以法律条文为直接依据。相关讨论可参考法学领域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深入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